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紅色記憶:紀事2007,負債賭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過的鹼灘和礁石

於是,在封面和插圖中

你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舒婷

我揹包裡的惠安旅行手冊上,給舒婷的這首詩配圖就是這樣一張風景化的惠安女圖片。在崇武鎮,時常可以看到身姿綽約的惠安女,她們裹方巾,戴斗笠,著短褂,束銀帶,古老而美麗的服飾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但當我和曾恨阿婆一起坐在“解放軍廟”前的石階上,和她一起回顧往事,老人的敘述被自己的悲痛打斷而陷入沉靜時,這首詩的詞句就會出現在我的腦中。眼前的曾恨阿婆,從沒有穿過惠安女的傳統服飾,卻成就了一段惠安女的傳奇。

從13歲到71歲,當年的青絲少女早已變成華髮老嫗。曾恨柔弱的身軀揹負著感恩的信念,穿越半個多世紀。

西沙灣戰鬥的第二天,解放軍的船隊繼續沿海南下。他們和當地漁民們一起,用白布包裹死難的解放軍烈士遺體,埋葬在西沙灣的沙冢裡。

此前還對解放軍心懷疑懼的鄉民們,此時已經把這支軍隊當成了自己的隊伍。士兵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感動。軍隊開拔後,村民們按閩南的風俗在冢邊蓋了間小屋,屋內安放著烈士的牌位,上書“廿七大人靈位”。

小屋蓋好後,李勉領著曾阿興到屋前焚香祭拜。母親摟著女兒說:“囡仔,你以後還叫‘曾恨’吧!”

這是曾阿興第二次用“曾恨”這個奇怪的名字。

李勉出身於崇武鎮霞西村一戶殷實家庭,與丈夫早年僑居新加坡,生有三兒一女。李勉43歲得女,起名曾阿興,是希望小女孩能為家族帶來興旺。然而,曾恨的父親、哥哥們在日寇侵佔新加坡時死於戰火。李勉因此為女兒改名“曾恨”,恨戰爭,恨日寇。

孤兒寡母在新加坡生活無著。1948年,李勉帶著12歲的曾恨返回故鄉崇武。她變賣了貼身首飾,購置了一間石屋、二畝薄地,就此安身。李勉又稱呼女兒阿興了,希望從此能家族興旺。

西沙灣的硝煙過後,李勉又一次為女兒改名“曾恨”,恨炸死解放軍的國民黨反動派。

在“恨”的背後,李勉更教女兒懂得愛。曾恨說,母親對她教導最多的話,就是“人要有良心,你的命是解放軍叔叔救的,你要一輩子念著解放軍叔叔的大恩”。

曾恨之愛(2)

從此,每天清晨,母女二人都要到解放軍烈士墓前,在小屋中敬上三炷香。清明和除夕,李勉帶著女兒曾恨總要來這裡修墳守歲。這是崇武當地對親人最為隆重的悼念形式。

崇武鎮還有一個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在正屋中擺放佛龕,佛龕中敬奉佛像、菩薩、關帝、財神、祖先牌位不一而足。而李勉家中佛龕中,敬奉的是一尊解放軍塑像——這出自曾恨之手。

她把母親給她的梳妝盒改成一個小小的神龕;她用泥土塑了一尊解放軍像,用筆給泥像畫上五官和紅五星、領章;她用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紙條貼在泥像的胸前。曾恨對解放軍的懷念、對死難烈士的哀思有了一個真實的形象寄託。

佛龕前,香燭不滅。

1955年元旦,18歲的鄉村供銷社售貨員曾恨和海防派出所的幹警張榮良喜結連理。親朋好友都來賀喜。駐地的解放軍也來了,部隊的張指導員為這一對新人主婚。張榮良是從這支部隊退伍不久的一個兵。

曾恨的丈夫老實厚道,不善言辭,得知解放軍對曾恨的救命恩情後,和曾恨一樣虔誠地感念著解放軍。

曾恨婚後育有五女一子,孩子們從小便跟著母親到海灘上祭奠解放軍烈士。她一遍又一遍地講述關於她的第二次生命的經歷。她要後代們記住山高海深的情誼。

香菸繚繞,那是不盡的思念;紅燭流淌,那是母女哭泣的淚水;四處紛飛的黑蝴蝶般的紙灰,那是三代人感恩的心。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恩人,你們究竟是誰?(1)

曾恨感恩的信念從未間斷,但她感恩的方式卻並不為外人所接受,甚至屢屢受到衝擊。

解放之後,崇武因與臺灣隔海相望而成為軍事前沿。1956年這裡還發生了著名的崇武海戰,解放軍海軍在這裡擊沉擊傷來犯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很長一段時間,崇武不但駐紮著重兵,而且還有民兵每天在海岸上巡邏,防敵入侵,抓特務。

“我就被民兵當做‘特務’抓起來過。他們把我祭拜解放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