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五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 返回西岐,電影世界暢遊記,布衣王五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姬昌為天子,號文王,天人感應,民安物阜,天降祥瑞,萬民無不悅服。不多時,天下諸侯俱辭朝,各歸本國。子牙入內庭見文王,王曰:“丞相有何奏章?”
子牙奏曰:“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啟陛下,命官鎮守朝歌。”
文王曰:“依丞相之意。著用何官?”
子牙曰:“三公子是最適人選。”
文王奇怪曰:“你為何不選發兒?”
子牙曰:“二公子乃是林師兄門下,他的去處林師兄已經安排好了,不會久留人間富貴。”
文王曰:“孤懂了!俟明日臨朝商議。”
子牙退朝,回相府。只至次日,文王早朝,諸臣朝見畢,文王曰:“孤今準備返回西岐,何人可鎮守朝歌?”
文王問罷,眾臣共議:“非親王不可。”
遂議管叔鮮、蔡叔度二王監國。
文王依允,隨命二子守此朝歌。
文王吩咐:“明日大駕歸國。”
只見文王聖諭一出,朝歌軍民暨耆老人等,俱謀議遮留聖駕。不表。
話說文王次日,吩咐二叔監國,大賀隨起行。只見那些百姓,扶老挈幼,遮拜於道,大呼曰:“陛下救我等於水火之中,今一旦歸國,是使萬姓而無父母也。望陛下一視同仁,留居此地,我等百姓不勝慶幸。”
文王見百姓挽留,乃慰之曰:“今朝歌朕已命二子監守,如朕一樣,必不令爾等失所也。爾等當奉公守法,自然安業,又何必朕在此,方能安阜也?”
百性挽留不住,放聲大哭,震動天地。
文王亦覺悽然;復謂二子管叔鮮、蔡叔度曰:“民乃國之根本,爾不可輕虐下民,當視之如子。若是不體朕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國法在,必不能為親者諱也。吾兒共勉之!”
二叔受命。
文王即日發駕起程,往西岐前進。百姓哭送一程,竟回朝歌。
話說文王同子牙過了孟津,渡了黃河,過澠池,出五關,子牙一路行來,忽然想起一班隨行征伐陣亡的將官,心下不勝傷悼。
一日來至金雞嶺,兵過首陽山。只見大隊方行,前面有二位道者阻住,對旗門官曰:“與我請姜元帥答話。”
左右報進中軍,子牙忙出轅門觀看,卻是伯夷、叔齊。
子牙忙躬身問曰:“二位賢侯見尚,有何見諭?”
伯夷曰:“姜元帥今日回兵,紂王致於何地?”
子牙答曰:“紂王無道,天下共棄之。吾兵進五關,反攻朝歌,紂王自焚,天下大定。吾主文王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諸侯無不悅服,尊文王為天子。今日之天下,非紂王之天下也。”
子牙歌罷,只見伯夷、叔齊仰面涕泣,大呼曰:“傷哉!傷哉!以暴易暴兮,予意欲何為!”道罷,拂袖而回,竟入首陽山,作“采薇”之詩,七日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姬昌,姜子牙過了首陽山,至燕山,一路上,周民簞食壺漿迎文王。一日,兵至西岐山,忽有上大夫散宜生、黃滾前來接駕,領眾官俱在道傍俯伏。
文王在車中見眾義子與黃滾老將軍後隨孫兒黃天爵,文王曰:“朕東征數載,今見卿等,不覺滿腔悽慘,愁懷勃勃也。”
宜生近前啟曰:“陛下今登大位,天下太平,此不勝之喜。臣等得復睹天顏,正是龍虎重逢,再慶都喜起之風,陛下與萬姓同樂太平,又何至悽慘不悅也!”
文王曰:“朕因會諸侯而伐紂,東進五關,一路內損朕許多忠良,未得共享太平,先歸泉壤;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沒者,俱不一其人,使朕不勝今昔之感,所以鬱鬱不樂耳。”散宜生啟曰:“以臣死忠,以子死孝,俱是報君父之洪恩,遺芳名於史冊,自是美事。陛下爵祿其子孫,世受國恩,即所以報之也,又何必不樂哉?”
文王與眾臣並轡而行。西岐山至岐州只七十里,一路上,萬民爭看,無不歡悅。文王鑾駕簇擁,來至西岐城,笙簧嘹亮,香氣氤氳。武王至殿前下輦,入內庭,祭拜太廟,設筵宴在顯慶殿,大會文武。
次日早朝,聚眾文武參謁畢。文王曰:“有奏章出班見朕,無事早散。”
言未畢,子牙出班奏曰:“老臣奉天征討,滅紂興周,陛下大事已定;只有屢年陣亡人、仙,未受封職。老臣不日辭陛下,往崑崙山,見掌教師尊,請玉牒、金符,封贈眾人,使他各安其位,不致他悵悵無依耳。”
文王曰:“丞相之言甚是。”
言未畢,午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