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千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趕回長安,隋唐大魔王,話千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家以為這位太子殿下只帶了耳朵而沒有帶嘴巴的時候,太子殿下突然一反常態,突然建議陛下對西北用兵,開啟商路,再建絲綢之路。
他的建議被很多大臣反對,就是蕭禹、魏徵等重臣也不贊同。李承乾不慌不忙,拿出了一封奏摺,在上面羅列著嶺南到海運所上交的賦稅,以及每年增長的情況。
最後他斷言如果海關的稅收一直這麼增長下去,幾十年之後,嶺南,江南將可以取消農民的稅收。
而長安也有這樣的條件,就是開啟西北通道,重新開闢出絲綢之路。這條道路帶來的財富一樣不比海運少,到時候關中乃至天下農民賦稅將大大降低,大唐也會千秋萬代,永遠昌盛。
李世民聽了兒子描繪的美妙畫卷,激動地鬍子一翹一翹的,當即一邊命令大軍開始準備西進打通絲綢之路,一邊讓阿史那杜爾等人也都出使西突厥、吐谷渾、高昌等國商量著共建絲綢之路。
這時在大唐王朝的西南邊陲,高高的青藏高原上,十二歲即位的第三十三代吐蕃贊普棄宗弄贊(後世尊稱為松贊干布),在經過幾年的努力穩定住局勢之後,開始對殺害自己父親的舊貴族舉起了屠刀。
他親自渡過雅魯藏布江到吉曲河谷地區進行巡視,受到邏些貴族和庶民的歡迎和擁戴。彭域地區人們向他進獻貢品,並表示對他效忠,北方地區得到鞏固。
棄宗弄贊見到支援他的人很廣泛,對重新統一吐蕃增強了信心。有些大貴族看到棄宗弄贊年幼,表現十分自負,棄宗弄贊為了招集和訓練士卒,與他們曲意周旋。
藏語“松贊”是端莊尊嚴的意思,“乾布”是深邃沉宏之意。棄宗弄贊作為王子的驕貴任情,受到壓抑,性格變成沉默寡言,少年老成,更符合“松贊干布”的尊號。
棄宗弄贊在此結托中小貴族,深入民間,問民疾苦,厚賞士卒,,軍隊十分精銳,在十六歲的時候,開始出兵平定叛亂。
在人心歸服,將士用命的情況下,他很快平定了叛亂,攻佔了叛亂者所佔地方,舊貴族兵敗投降。這樣,棄宗弄贊把他們所佔有的土地、民眾和軍隊完全收歸贊普統轄之下,吐蕃的統一又得到恢復。舊貴族受到嚴重打擊,他們喪失了原有的特權。
棄宗弄贊平定叛亂以後,便產生了遷都的想法。他北巡彭域時,曾到邏些地區,這裡的險要地理形勢,秀美的原野,雄峙的布達拉山,令他十分喜愛。在他平叛之前,曾在這裡招集士卒,訓練軍隊,與這裡的部落首領及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得到他們的擁戴,他平定叛亂的武力,都是這裡的部落成員,如果想控制著這支兵力,就不能遠離這個地區
邏些北有念青唐古拉山作屏障,東連娘波、工布等地,西鄰羊同,南依雅隆河谷,位置適中。遷都邏些,更有利於防禦北面的蘇毗和西方的羊同。由於以上各種考慮,在平定叛亂後,棄宗弄贊和大相尚囊等人相度形勢,決定遷都到邏些
適應形勢,棄宗弄贊把都城從山南瓊結,遷到邏些。隨著都城的遷徙,許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紛紛遷到平原中居住,更多的人從事農耕,過去的遊牧也改變為定居放牧,促進生產的發展。
遷都邏些,使吐蕃真正據有西藏高原心腹地區,可以居中控制四方,為吐蕃的發展與強盛提供了有利條件。遷都以後,平原出現了大片農田,牛羊遍野,馬匹肥壯。
吐蕃國力日益強盛,棄宗弄贊開始他統一西藏高原的計劃。當時吐蕃北面的諸羌中,最大的是蘇毗,平叛以後,雖然蘇毗的進攻被遏止,但其威脅仍然存在。所以棄宗弄贊決定派具有政治和軍事才能的宰相尚囊出征蘇毗。
尚囊在打敗蘇毗的抵抗後,採取招撫的辦法,宣傳棄宗弄贊接納歸附者的政策,對蘇毗庶民與吐蕃本部民戶一樣對待,使之安居樂業;允許蘇毗貴族保留自己領地,按規定繳納貢賦,所以很快就招降了蘇毗各部,從此吐蕃的國土擴充套件到青海南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