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能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4 大賢來投,東晉:我的權臣父親,釣魚能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終於是讓我見到了先生。”

桓熙感慨道。

說是這般說,但其實他也沒花多少心思,只是寫了一封信罷了,真正受苦遭難的還是趙歙。

桓熙打量著王猛的同時,王猛也在注視著他,有時候,生得一副好皮囊,確實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猛讚道:

“在下也是久聞將軍之名,果真是難得的英傑之表,今日一見,足慰平生。”

說著,王猛也不再客套,徑直道:

“王某此來,願聞將軍之志。”

桓熙滿上茶水,遞向王猛,見王猛接過,他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如今神州陸沉,百姓困苦,我欲伸大義於天下,再造功德,還黎庶一片安寧樂土。”

王猛反問道:

“既然將軍有志北伐,為何不在高力叛亂之時,趁機出兵關中。”

桓熙早有準備,只見他臉色從容道:

“高力之亂,看似聲勢浩大,可他們沒有遠志,一如流寇,難成氣候。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若是不能攻克鄴城,必然一敗而亡,歸根結底,在於其並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

“不瞞先生,桓某原本打算坐山觀虎鬥,高力若能滅國,我將趁機襲取關中,高力將士歸鄉之後,得償所願,必然不願再度西征,我可坐收漁翁之利。

“高力如果敗亡,縱使我佔得關中,趙人舉傾國之兵來犯,我亦難以堅守,若是就此退去,關中父老大失所望,桓某再想涉足關中,可謂難上加難。

“故而,桓某決定留在梁州,發展生產,選拔將士,以待天時。”

王猛並未因為桓熙按兵不動,錯失良機而感到失望,他讚歎道:

“知人者易,自知者難,將軍面對高力之亂的誘惑,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為所動,實在難得。

“只是將軍靜待天時,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舉兵北上。”

桓熙正色道:

“石虎病重難愈,待其一死,諸子奪位,中原、河北必將大亂,趙人無暇顧及關中,當是我出兵之時。”

王猛沒想到,桓熙也同樣預見到了石虎死後,後趙即將面臨的亂局。

當下心中恍然,難怪他能夠忍耐得住,不曾出兵相助高力,只怕也是存了麻痺趙人的心思。

王猛又問道:

“我聽說將軍曾在江陵進獻考成法,如今又在梁州推行均田令、求賢令,將軍就不怕惹得士人生怨?”

桓熙侃侃而談:

“如今,國家以門第取士,使得庸碌之人充斥朝堂,而真正的賢才去礙於門戶之見,難得一用。

“桓某雖然愚鈍,但也知道,在亂世之中,欲成大事,自當舉賢任能,以求經世致用。

“他日我若掌權,必當廢黜九品官人法,而以才學取士。

“既然本就與士族並非一路人,又何必委屈求全。

“況且,以家父之威勢,足以遮蔽風雨,我亦無需畏首畏尾。”

王猛追問道:

“將軍與士族交惡,就不怕桓公百年之後,生出變故。”

畢竟桓溫也不僅僅只有桓熙一個兒子,若是桓溫死後,江南士族轉而支援桓濟等人,桓氏可能因此分裂。

桓熙正色道:

“正是因為心存此慮,才迫切想要得到先生的輔佐,若能以關隴作為根基,侵吞北地,南方士族又何足掛齒。

“能者上,庸者下,若是國家被尸位素餐之輩所佔據,即使有朝一日,桓某僥倖,能夠北定中原,但再度淪陷,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先生若能助我,並非成就桓某一人之願。

“我願在治下大興文教,打破自九品官人法頒行以來,士族對官位的壟斷,不問出身,選拔賢才,開創萬世之基業。”

王猛被桓熙一番話說得心潮澎湃,他起身鄭重一禮,俯首拜道:

“既聞將軍之志,王某敢不效犬馬之勞。”

桓熙等的就是這一刻,他強忍激動,一把將王猛扶起,朗聲笑道:

“我得先生,如魚得水。”

二人徹夜長談,這一次,不再是王猛問而桓熙答,而是王猛盡情在桓熙面前展現自己的才學。

王猛被譽為是諸葛武侯一般的大賢,可不僅僅是精通治國之道,他熟讀兵書,善於謀略。

桓熙在交談中,充分領略了王猛的才能,不由讓他沾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