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能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0 有父善後,東晉:我的權臣父親,釣魚能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年將近,即使是喜慶的氛圍,也沒能緩和徵虜將軍府內,兩大派系的對立局面。

合則聚,不合則散,部分僚佐見自己得不到桓熙的重視,向其請辭,決意離去。

桓熙並不挽留,也不曾為難,反而厚賜盤纏,臨別之際,感慨道:

“我們之間並非存有私怨,只是政見不同罷了。

“今日別過,願諸君各奔前程,早日尋得真主,能夠一展所學,萬莫相憎。”

眾人好聚好散,離職的僚佐感受到桓熙的善意,自然也不會留在梁州與他為難,正應了桓熙那句各奔前程,有人往建康求用,也有人選擇結廬隱居。

究其緣由,倒不是桓熙贈送的那份盤纏,而是在他推行均田令後,左手掌握民心,右手把持軍權,就連李、趙、程這種興盛上百年的本地高門,都要避其鋒芒,又何況是別的家族。

徵虜將軍府送走一批人,桓熙效仿魏武帝,頒佈求賢令,聲稱,只求才能,不問出身。

如今的東晉,選官、用官都在遵循曹魏大臣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更看重出身,而非才能,因此,民間又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說法。

此舉在民間引起熱議,每天都有許多寒門學子前來將軍府毛遂自薦。

其中,當然包括有士族中的庶出子弟。

士族之間同樣有三六九等,例如南鄭李氏就不能與琅琊王氏這樣的門閥相比較,而家族內部的嫡庶之別,則更為明顯。

桓熙不用梁州派系,並非是單純的防備本地人,而是他清楚,既然要改革,就不能讓那些既得利益者去執行。

如今庶出、寒門子弟來投,桓熙對此極為重視,他親自把關,嚴加考核,倒也篩選出一批稱職的佐吏,對他們信任有加。

隨著新鮮血液的加入,徵虜將軍府的派系之分,已經不能再簡單的區分為荊州系與梁州系。

應該稱作改革派與頑固派更為貼切。

趙歙回到漢中的時候,幕府的派系鬥爭終於有所緩和。

說到底,徵虜幕府的派系鬥爭,其實是梁州士族與桓熙之間的角力。

當他們發現,就連撂挑子不幹,都無法使桓熙回心轉意的時候,已經清楚,自己並沒有能力可以迫使桓熙讓步。

與其維持毫無意義的對立,倒不如主動緩和關係,等著桓熙將來離開梁州。

高貴計程車族,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只能低下他們的頭顱,忍氣吞聲。

漢中,徵虜將軍府。

趙歙雙手奉上書信,他緊張地注意著桓熙在看信時的神情,只見對方緊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來,趙歙不由長舒一口氣。

王猛在信裡的言辭極為客氣,只是推說自己患病在身,不宜遠行,懇請桓熙見諒。

桓熙將信件收好,看向趙歙:

“此行能為我帶來王先生的書信,著實是辛苦你了。”

趙歙趕忙道:

“為將軍辦事,趙某又怎敢妄稱辛勞,只恨未能替將軍請出王公。”

桓熙點點頭,說道:

“我還得讓你去一趟華山,為我捎去書信,你可願往?”

雖說舟車勞頓,但趙歙還是立即答應下來:

“小民即刻出發。”

桓熙當即要來筆墨紙硯,將自己在梁州頒佈的政令以及後續一些施政的想法,一一記錄,並在末尾詢問王猛的看法,請他指正。

趙歙甚至來不及歇腳,他匆匆回府看了一眼家人,隨即再度啟程,而他之所以這麼迫切,只在於桓熙一句話,若能帶回王猛的回信,必將授他以官職。

雖然只是佐吏,但對於趙歙來說,無疑也是階級的躍升。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正月初一,荊州,江陵。

正值新年,徵西大將軍桓溫來了興致,帶著郗超等親信,在侍衛暗中保護之下,微服私訪江陵各坊。

遠處,幾名幼童歡快額唱著從梁州傳來的童謠。

恆溫回頭看向郗超,懊惱道:

“熙兒行事不計後果,只圖快意,早知今日,我就不該許他專權。”

原來,自從桓熙頒佈均田令以來,引得江南士族不安,唯恐桓溫照貓畫虎,在荊州推行均田制。

隨後桓熙釋出求賢令,更惹得江南士族指責。

若非有桓溫替他頂著壓力,換了別人,早就被調離了梁州,從此坐上冷板凳。

郗超勸慰道:

“雖然有些小風波,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