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能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16 求玉立信(3000),東晉:我的權臣父親,釣魚能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地震後的重建工作陸續完成,民眾盡數搬離了臨時安置災民的棚戶區。

城內又恢復了往日的勃勃生機。

清晨,民眾聚集在集市外,只見市前第一間,新開了一家兌幣處,門口高掛一杆秤。

欲兌之人,皆可取之,稱量新幣,在不計較長時間使用造成磨損的情況下,每一千枚,便是四斤二兩,絕無虛假。

這一行為不僅存在於成都,益州各郡縣皆有安排。

因此,永和五銖又被蜀中百姓稱呼為足重錢,深受民眾的歡迎。

然而,任何改革都會招來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成漢雖然鑄有興漢錢,但並不禁止民間私鑄貨幣。

如今桓熙禁止其餘貨幣在益州流通,同時禁止民間私鑄,當即引來豪族不滿。

只是範賁等人的頭顱至今被懸掛在城樓上,都已經被風乾,而蜀中兵權,名義上被周撫掌控,但各地太守、將領皆為桓家黨羽,聽命於桓熙。

豪族們不敢暴力對抗,只得另尋他法,可桓熙軟硬不吃,他鐵了心要規範蜀中的貨幣體系。

見桓熙態度堅決,蜀中豪強也只得順從,畢竟不是所有豪強都在鑄錢。

桓熙又派遣隨從巡視四方,糾察有小吏在兌換過程中,巧取豪奪。

為此,桓熙大開殺戒,一連處死十餘名趁機貪汙的小吏,百姓為之拍手稱快,益州官吏,無不畏服。

益州混亂的貨幣市場,在桓熙的改革之下,得以井然有序。

但桓熙所要面對的問題不止於此。

撫納流民、重建成都、勸農課桑、興修水利等等事情,桓熙一股腦都交給了郗超處置。

以郗超的才能,足堪驅使,而他自己則專注處理獠人出山這一事件。

獠人,即南方蠻人,他們生活於雲貴高原。

隨著成漢內亂,蜀中人口銳減,獠人也正是在李勢統治時期,得以走出大山,北上進入益州各郡。

他們之間並無統屬,但在益州山谷之間,足足分佈了十餘萬戶,不服管教,時常與當地百姓發生衝突。

這一問題,比之經濟問題更為嚴峻,若是不能妥善處置,益州從此不得安寧。

桓熙沒有想過要將獠人趕回大山,十幾萬戶,趕是趕不走的。

況且他們出山,能夠有效填補益州人口,關鍵在於如何能夠降服他們。

郗超在安撫流民,組織恢復生產的同時,為桓熙獻上一策:

“收服獠人,首在立信,而後施以教化,移風易俗,主公何不效仿商君故事?”

說道立信,商鞅在變法之前,徒木立信的故事,可謂流傳千古。

桓熙喜而笑道:

“景興與我不謀而合。”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九月末,桓熙由鄧遐領兵護衛,巡視蜀郡各縣,其中,就去了一處獠人部落視察。

牛鞞縣(今四川簡陽),初屬犍為郡,後歸蜀郡。

在縣西一處山谷,就有一支獠人部落聚局,今日蜀郡太守桓熙親臨獠人聚落,族長受寵若驚,自然是盛情款待。

一名年輕的獠人獵戶早早上山打獵,沒有趕上部落中的這場盛會,直到桓熙離開聚落,他才帶著獵物回村。

在回村的道路上,偶然間,他瞥見灌木叢中,有物件在太陽底下發著光亮。

“咦!這是何物?”

獵戶心中好奇,湊近前去,俯身察看,只見不知是誰,將一枚玉佩遺落在此。

年輕獵戶可沒有拾金不昧的想法,他趕忙拾起收在懷裡,還不忘四處張望,唯恐被人瞧了去。

回到部落,得知今天有貴人前來,前呼後擁,年輕獵戶覺著,定是那貴人的隨從掉落了玉佩。

想來,貴人多忘事,也沒時間再往窮鄉僻壤走一遭,回到家中,他獻寶似的將玉佩送給妻子。

妻子驚呼道:

“這是從哪裡得來的?”

年輕獵戶沒有說實話,笑道:

“是我在山上打獵時撿來。”

妻子高興不已,趕忙佩在自己腰上,還一個勁地問丈夫好不好看。

獵戶自然是連連稱讚,只不過妻子還是將玉佩收了起來,雖然很想與人炫耀,但還是害怕失主尋過來。

與此同時,暫住在牛鞞縣城的桓熙突然發現自己丟失了一塊家傳的玉佩。

桓熙愁眉苦臉的對牛鞞縣令嘆息道:

“那枚玉佩並不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