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能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04 引見心腹,東晉:我的權臣父親,釣魚能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脾氣潑辣,甚至不許桓溫納妾,但在外人面前,卻總會給足桓溫臉面。
有什麼脾氣,也是在內宅關起門來發洩,絕不會在桓溫的屬官面前,對他頤指氣使、呼來喝去。
“怎地,你不相信?”
桓溫斜他一眼,桓熙趕忙道:
“父親是庾公、何相都敬重的英雄,又怎會懼怕一婦人,不過是男主外,女主內,母親要管著一大家子的奴婢,父親不願她爭執,也是在維護母親在家奴面前的威嚴。”
桓溫笑道:
“沒錯,吾兒所言,正是為父心中所想。”
桓熙也不點破他,懼內不算什麼,人家楊堅就算當了皇帝,不也一樣怕老婆,甚至偷嚐禁果被獨孤皇后發現,一刀殺了宮女,楊堅也只能負氣離宮出走。
父子二人來到前廳,袁喬早已在廳中等候。
面對下屬,桓溫則是另一番模樣,往主位上一坐,一股英雄氣撲面而來。
袁喬躬身見禮,桓溫頷首道:
“無需多禮,彥叔旅途勞頓,今日特意將你喚來,是要與彥叔引見一人。”
說著,桓溫喚道:
“熙兒,還不快快上前見禮。”
侍立在桓溫身後的桓熙答應一聲,向袁喬行禮道:
“小子桓熙,字伯道,見過叔父。”
袁喬早已經注意到了桓溫身後的少年,雖說桓熙過去被養在內宅,很少見客,但以袁喬與桓溫的關係,還是同桓熙有過數面之緣,只是不曾交談。
今日桓溫這般隆重的為他引見,不由讓袁喬想起了何充那句評語。
桓溫正色道:
“我能出鎮荊州,熙兒出力甚多,至於坊間傳聞,叔彥無需理會。”
袁喬恍然,不由得對桓熙另眼相看,他回禮道:
“在下袁喬,見過公子。”
桓溫為桓熙介紹道:
“彥叔此前擔任廣陵相,此去荊州,出任江夏相、建武將軍,督江夏、隨、義陽三郡軍事。”
桓熙上前一步,不顧袁喬的詫異,緊緊握住了他的手,朗聲笑道
“我常聽父親稱讚袁公,一直有心結交您這位謀主,奈何父親認為我年少不能任事,將我約束在後宅,今日能與袁公相識,不枉此生。”
桓熙的熱情讓袁喬受寵若驚,他並未懷疑桓溫是否在桓熙面前稱讚過自己,畢竟桓溫向來都是對他委以重任,謀主一詞,名副其實。
早在桓溫擔任輔國將軍之時,就曾邀請袁喬作為他的司馬,只是袁喬當時並未接受。
此後桓溫出鎮徐州,再邀袁喬入幕,袁喬這才應徵,為司馬,拜廣陵相,可謂是桓溫幕府的第一屬官。
從袁喬將在荊州擔任的官職,也能看出桓溫有多倚重他。
袁喬不知道桓熙說的是真是假,但桓溫又哪能不清楚他是在胡謅。
當初,因為桓熙資質平平,他不曾與桓熙談起過公事。
但今日桓熙待人接物的作派,還是讓桓溫不由暗自點頭,顯然,桓溫對他的做法滿意至極。
將桓熙介紹給謀主袁喬,既表明了桓溫對袁喬的信任,也預示著桓熙今後將參與到荊州軍政大事的籌劃之中。
袁喬離開桓府的時候,回頭看了眼門內,不僅感嘆道:
“何相以桓郎為豚犬,果真是年老智昏。”
受了恩旨,領了告身的桓溫並沒有急於往荊州赴任,他還得留在建康一些時日,招攬賢才。
雖然有不少徐州屬官,會追隨桓溫前往荊州,但荊州作為重鎮,並非僑置徐州的彈丸之地,這麼些人手,顯然是不夠的。
桓溫在建康逗留數日,將許多名士攬至麾下,其中最讓桓熙關注的,便是陳郡謝氏的謝奕。
謝奕與桓溫在尚未出仕之前,就是好友,為布衣之交。
在桓溫為徐州刺史期間,謝奕為揚州晉陵郡太守,二人雖然轄區相近,卻刻意保持距離,並沒有多少往來。
直到桓溫接受荊州刺史一職,與謝奕的交往再度頻繁起來。
謝奕二弟謝據的妻子王氏見狀,斷言:桓安西(桓溫)是要將晉陵(謝奕)帶去荊州。
果不其然,桓溫很快向朝廷請旨,改任謝奕安西將軍府司馬,並且得到了朝廷的允許。
而桓熙之所以關注謝奕,倒也簡單,謝奕三弟名叫謝安,而謝奕有一雙子女,在後世同樣小有名氣。
其女名叫謝道韞,其子名叫謝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