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無痕的記憶,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俗稱“西遞牌樓”,高高聳峙在眼前。當時的西遞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吏,遷荊王府長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績顯著,皇帝遂恩准建這座石坊。牌坊高米,寬米,系三間四柱五樓單體仿木結構,通體採用不易風化的〃黟縣青〃大理石。4根主柱下有長方形石墩,兩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裝飾,中間兩柱前後雕有兩對倒鋪石獅,為枋柱支腳,造型逼真,舉世罕見。牌坊東西兩面匾額分別刻有“荊藩首相”和“膠州刺史”8個大字。坊上每一處裝飾圖案都有寓意,如4根主柱的東西兩向共有12個穿榫,分別托起文臣武將和八仙人物雕像,意即“出者為將、入則為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又如脊頭吻獸為鰲魚,寓“獨佔鰲頭”之意;且錫制鰲魚的觸鬚呈波紋形,可兼作避雷針。特別是簷下斗拱兩側飾有32面圓形花盤,象徵花團錦簇,後來竟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為官正好32年,這恐怕是天意了。這是西遞村最為顯赫的建築,也是最能體現西遞牌樓文化的標誌性建築。整個牌樓集石雕技藝之大成,充分體現了西遞石雕的高超水平。 。。
行走徽州(四)——文化底蘊薰出來的西遞(2)
“青山雲外深,白屋煙中出;雙澗左右環,群木高下密;曲徑如彎弓,連牆若比櫛;自入桃源來,墟落此第一。”200多年前,曾在清朝乾隆年間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