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炎風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運籌糧種,林羽之穿越日常,烈炎風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允禮猛的從坐位上彈起來,驚道“什麼?多少?你再說一遍!”
林羽之見他這樣激動,莫名有些想笑,這要是再捻個蘭花指,說一句“你再說一遍”,那感覺才更對味,這些也不過只是在心裡偷笑罷了,面上卻是一點也不顯的。
“六百,畝產六百斤!學生偶得了一些糧種,種了一百畝,這不,眼看就要豐收了,有周邊的鄉紳一直向學生打聽,想種這糧種,想要高價求購。但以學生的淺略見識......”
“六百斤,一百畝,六萬斤,豐收了?豐收!哈哈,你這小子,好好!”
徐允禮手上的茶直接掉在了地上,也只是將瓷片向旁邊踢了踢,就站起來湊近了林羽之。接著又轉了一圈,才又坐回到位置上。
“你說的這些可當真?不會作假吧?你若是敢哄騙本官,那可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徐允禮再次確認,此事關係重大,必須要訊息絕對準確,容不得一絲滲假。
“學生萬不敢欺騙大人,大人可儘管放心,或可同學生一起去田間檢視,一看便知。”林羽之給了準確答案。
徐允禮再次起身,皺眉思索了一會兒,又問道“這糧食如何食用。”
“如小麥一樣可以磨成粉,蒸熟之後即可食用,亦可以為粥食用。只此糧粗一些,不若麥粒磨粉精細,但卻十分飽腹。”林羽之據實應答。
徐允禮沉思了一盞茶的功夫,對著外面吩咐道:“徐來,快去套馬車,爺要出門,後面的事情全都給爺推了,今天爺誰也不見。”
徐允禮雖然不懂農事,但對地裡小麥畝產二百多斤,大米畝產二三百斤的產量還是知道的,是以在聽到600斤的時候才會十分的驚,訝。
怎麼可能不驚,訝呢?大雍朝是以農業為主的,這樣高的產量所代表的意義,實非一句話可以囊括。
試想如果每年國庫多收一倍的糧稅,將是什麼樣的景象?農戶每年每畝多收一倍的糧食,又是什麼樣的概念?細思極恐!
徐允禮一路上一直都在沉思,並未與林羽之有所交流。林羽之的想法自己大概能夠猜到,這事太大了,一旦爆發出來,他固然會在眾人心中的形象無限高大,而這樣的形象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學子而言,福兮禍兮卻無法預料。
全天下的農戶太多了!這樣的名聲流傳出去,這聲望和影響甚至可以高於天子。受名聲所累,他的仕途恐怕就要被束之高閣了,空予一個虛名,高高捧起,便是他最終的歸宿。
這樣的結局如果對於一個胸無大志的人而言是一個好事,但若是有些仕途報負的人,便是大大的不利,利民而不利己。
這小子還算聰明,知道這件事情不能由自己捅開,擔下這個名聲,倒是有幾分得成算,不是無可救藥之人。
仔細說來,那紙製工坊還是這林家大老爺的產業,與自己也是有所瓜葛,他能找到自己,未免沒有這重考慮,是個可造之才,倒是可以提點培養,以為所用。
徐允禮與林羽之都各自有各自的考量,一路上倒是無話,二人先到的是離京城最近的小關村,這個林羽之昨天已經來過一次,輕車熟路的帶著徐允禮到玉米田裡面參觀。
徐允禮的震驚來源於他猛然見到了這樣高產的作物,這與林羽之已事先知道情況,和牛壯等種田的之人,天長日久得見,習以為常,自然不覺得怎樣。
徐允禮是實實在在的震驚。事實確如林羽之所言,產量600斤絕對有餘。
徐允禮恍恍惚惚,仍要去再看另外50畝玉米地,勢必要全部親見了才能放心。
林羽之對他強硬的態度也是無可奈何,只得讓牛壯帶著又去了洪家莊檢視。
兩處都檢視完畢,再回到徐府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徐允禮留林羽之在府裡用了晚飯,又是一番密談,很晚才放林羽之離開。
兩廂都是聰明人,對方想要得到什麼,心中大概都有數,磋商起來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內務府算是與林府有生意往來的,自然兩家合種高產糧食也不是沒有可能。
由徐允禮進獻此糧種,最後的運作說措還是可以迴歸到:聖上的吩咐,徐允禮的操辦,林府具體種植。至於今年收的糧種以後具體怎樣種植,自有聖上聖心決策,統籌部署。
此事中,徐允禮達到的目的就是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為君分憂,在皇上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勢必會更高。而且這樣的事情他主動去做,也在情理之中,乃是實心為民。
而相反,如果此事林羽之主導而做,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