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重生之資訊帝國,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一家人,有什麼話難道還不能和我這個弟弟說一說嗎?”
老爸成功的將兩位老人的注意力轉移走了,大爺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興邦啊,本來這事兒呢,我和你二哥還有你大姐二姐都不想麻煩你的,可是咱們院裡的六爺爺發話了,說這事兒只要是咱李家院子裡的人,都得回去去辦,而且,每家都得湊份子。六爺爺發話了,我和你二哥沒辦法啊,再說了,我和你二哥還有點別的想法,這不就來找你了。”
大爺稍微停頓了一下,從懷裡摸出了老煙鍋,將一根軟中華煙拆碎了,把裡面的菸絲拿了出來,裝滿了老煙鍋,然後用火柴點燃深深地吸了一口之後接著說道:“事情是這樣的,咱們村外面的那個古城水庫,老五想必你也知道,這個水庫現在不得了了,現在已經被市裡劃為重點風景區了,而咱們村整好也被划進風景區之內,因此咱們村裡的祖墳,按照規定就得遷到別處去。”
大爺這話一說,李想立刻就清楚兩位大爺到底是為什麼來的了。這遷祖墳的事兒可不是哥小事兒,那絕對是正兒八經的大事兒,大的不能再大的事兒了。
咱華夏老百姓講究的就是一個入土為安,城市裡的人還稍微好點兒,畢竟城市裡基本上都是陵園什麼的,城裡人死亡之後,骨灰盒一般都放在陵園裡或者是埋入陵園。
可是農村裡的老百姓,對於祖墳的事兒,那可真的是重視的不能再重視了。農村的長輩過世之後,都會根據姓氏,集中埋在一起,因為都是家族裡的長輩,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所謂的‘祖墳’。
別的村李想不知道,可打小就回老家過年的李想,很是清楚小城村的李家大院對於祖宗的重視。每年年三十,大院裡的老輩人物,就會領著院裡姓李的男子,女的不讓去,到祖墳那邊去請神(ps:一種風俗習慣,就是年三十把家裡去世的長輩請回家一起過年,家裡擺上長輩的照片或者是畫像,然後供奉上各種供奉,在去祖墳那邊把‘神’請到家裡來。),請來的自家的長輩‘神’,會跟著家裡人一起過一個大年夜、初一,然後到初二的時候,再在家族長輩的帶領下,一起到祖墳那裡燒紙、放鞭炮什麼的,這叫“送神”,意思就是把請到家裡的‘神’再送回去。
反正儀式隆重的不得了,一旦到了過年過清明的時候,家族院裡的長輩基本上都會出動,帶著一群小輩進行這種儀式。
在農村裡,所謂的‘院’,一般就是指的同一個姓氏的家庭組成的一個更大的親戚團體,比如說李想的老家小城村,這個村子裡有一千多人,姓李的大概佔了三分之一左右,此外還有姓張的、姓周的等等等等。而這三百多口子姓李的,又會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自發的形成了四個大院,每個大院裡基本上都是五服之內的親戚,再大點的院子,血緣關係可能會放寬到七服甚至到八服。
總得來說,這種‘院’,沒有強制性的規定,但不管一個村裡你姓李的分了多少院,但祖墳都只有一個,只要是祖籍是小城村的姓李的,祖墳就在這小城村村南的一片小山坡上。
華夏人對於祖宗的重視那自然是不言而喻,而歷來一旦牽扯到遷祖墳的事情,那可以說就是這一個族群中最大的事情。
至於大爺嘴裡說的那個六爺爺,李想也知道,那六爺爺就是老爸爺爺的六弟,歲數都快九十了,不僅是李想這個院裡輩分最大的一位老人,也是整個小城村裡李姓家族中輩分最高的,可以說,六爺爺現在就是小城村李姓家族中的族長。
一般而言,這祖墳是輕易不能動的,可現在政府有了規劃,不動不成啊,因此這小城村裡的李姓家族心裡再不願意,也不得不開始安排遷祖墳的事情。
李想一家子雖然早就不在小城村住了,可李想一家的根還在那裡呢,再說了,小城村的祖墳裡,李想的爺爺和奶奶還在那裡埋著呢,因此這遷墳的事情,李想的老爸說什麼也得過去去辦理。
李想的老爸一聽大哥這麼說,也是腦子有些發懵,老爸對於他父親基本上沒有什麼印象,李想爺爺犧牲的時候,李想的老爸還在吃奶呢。可老爸卻是讓奶奶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的,現在要遷墳了,光是奶奶這邊,李想的老爸就不能無動於衷。
“大哥,二哥,這事兒您倆給我打個電話就是了,這麼大老遠的,您倆還專門跑一趟幹什麼啊?再說了,遷墳這事兒,我是說什麼都得回去的,咱爸咱媽也在裡面躺著呢不是嗎?”
二大爺看了看大爺,嘆了一口氣說道:“小五啊,其實這次來我和大哥還有你大姐二姐都商量了一下,既然是遷墳了,我想咱們姊妹五個一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