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陸戰機器人,自閉少年補完計劃,傅立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陸戰機器人連夜組裝好武器,啟用之後,已經是第二天黎明時分了。
2300架身高兩米的taros-A型單兵陸戰機器人已經排好了整齊的陣列,頭上的光學感測器發著藍綠色的光芒,表示處於待機狀態。
他們人手一把槍,腰上還綁著兩個小小的口袋,裡面是可供更換的電池,以及備用的神經毒素。
考慮到是在城市作戰,所以還準備了充電插頭,可以在任何一個有電的插座進行充電,電池元件具備快速充電功能,五分鐘內就可以補滿60%的能量。
此次戰鬥的指揮室就在真嗣航母上,他好不容易才獲准在一旁觀戰。
“司令,所有單兵陸戰機器人已準備就緒。”
“好的,‘毒液’作戰計劃開始!”身寬體胖的軍方最高領導在身前的一個鍵盤輸入一串數字金鑰,然後按下確認鍵。
大螢幕上的AI陸戰機器人眼睛瞬間轉為刺目的紅色,表示當前為啟用狀態。
機器人戰隊邁著極為整齊劃一的步伐前進,比國慶閱兵還要震撼,逐漸消失在粘稠的白霧中。
隨行的,還有一些代號為“蜘蛛3”的負重機器人,體型低矮,背部扁平,腿部既可步進也可以用輪子滑行,其實更像一隻螃蟹。
它們是後勤支援機器人,背上裝滿了武器彈藥、模組化電池和維修元件等物資。
很快,深入戰場的機器人就與雲端作戰平臺失去了聯絡,只能透過紅色的鐳射束建立LIFI進行資料連結。
霧氣中,紅光的穿透力最強,現在常用的無線電頻段都被嚴重干擾,只能透過可見光通訊了。
93秒後,最前方的機器人透過毫米波雷達掃描,發現了第一個人形活物,正躲在路邊一輛汽車後面。
2點鐘方向,23.7米外,發現目標!
48微秒後,這個資訊透過近場鐳射通訊傳輸給它身邊的同伴。537毫秒後,訊號被中繼連線到外部的陸戰機器人,現場畫面被傳到作戰雲端,透過螢幕顯示在真嗣一眾人面前。
陸戰機器人的紅外感測器探測到了對方的異常體溫,軀幹中心溫度為42.3攝氏度,遠高於常人,初步判斷對方有48.7%的可能為感染者。其他資訊不足,需要繼續採集。
經過聯機協議,3臺機器人邁著輕盈的步伐慢慢靠近,同時將武器對準目標方向。
吼!
一聲怒吼,一人人影突然從車後撲了過來。
在這一瞬間,陸戰機器人得到了更多的資訊。目標在高畫質攝像頭裡,只是一個快速移動的畫素塊。
3米的距離,能以1平方毫米的精度掃描每一寸暴露的面板紋理,不放過一個毛孔、一條寒毛。
目標移動速度24.056m/s,中年男性,身高約1.73m,體重約70kg,不可直接承受其衝擊。
膚色蒼白潰爛,佈滿腐敗網路,角膜充血,犬齒突出至唇外……再結合聲音、氣味等數十種相關因素和特徵,根據以往積累的訓練模型分析其可能成因及其暗示的各種可能情況。
5.072毫秒後,最靠近目標的陸戰機器人,敵我識別模組終於得出結論:99.97%的可能為敵人,85.31%為二級感染者。與此同時,火控系統啟用。
延時等待2.971毫秒,兩位同伴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2.654毫秒後,三臺陸戰機器人協同運算制訂了戰鬥計劃——閃避並攻擊。
3臺機器人不分先後退了一步,同時微調了各自的槍口角度,激發訊號以光速傳導到武器的控制電路。
只聽見一聲悶響,還處在半空的感染者左眼、脖子、心臟位置各中了一槍。
火藥激發的子彈,由高強度非金屬輕質材料製造,彈頭有幾道凹痕,內含2.5ml特異性神經毒素,一入體便造成“開花彈”的效果,有利於毒素的擴散。
專家們透過幾百次實驗證明,一發子彈足以擾亂感染者體內的生化平衡,造成身體崩潰。
果然,被擊中3發子彈的感染者倒地後就劇烈抽搐起來,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
傷口、嘴裡不斷流出一些像黑色瀝青的東西,好像他體內的臟器正在融化。
感染者體內的生化反應比正常人旺盛,代謝速度是一般人的5~10倍,能夠讓傷口快速癒合。
中了人類的特製毒素後,這個反而成了弱點,死得更快了。
5秒後,目標徹底失去生命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