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0部分,華夏海權,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但是又沒有完工的工廠。這對於他們來說是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因為各種標準不一樣,他們同樣無法在其它國家的幫助下恢復工程。而在資金方面,我們給他們的貸款並不是直接將錢交到他們手中,而是在我國國內換成產品運往華夏,我們不擔心他們拿德意志帝國的錢去做別的事情。”馮卡普里維首相不緊不慢的說道。…。
“而在將來,我們在巴爾幹地區的行動也不僅僅是為了華夏分擔壓力,我們有自己的計劃,比如說羅馬尼亞的油田,如果我們可以透過震懾讓羅馬尼亞屈服,並且乖乖的把油田開採權交到我們手中,那麼我的燃料問題就徹底解決了。而同理,如果華夏真的在東南亞站穩了腳跟,英國要麼放棄對東南亞的主導權,要麼就把相當一部分兵力送到遠東,而對於前者,我認為英國人不會放棄,因為過了馬六甲後,就是大英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了。英國沒有退讓的習慣。”亨利親王說道。。…。
而隨後,在德國代表團同意了為華夏提供資金和技術用來完善華夏的工業體系之後,華夏共和國也同意將部分裝備的設計來和德國分享。在物質方面,無論是資金還是糧食原材料。。正準備大戰的華夏很難為德國提供,畢竟自己這邊還未必夠用了,這裡的夠用不是說只打敗俄國人,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在外人看來,德國的付出和回報並不成正比,數年內超過2億馬克的資金和技術支援換取的僅僅是一些技術圖紙和需要戰爭檢驗的戰法。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德國人並不虧,首先,德國人的資金絕大部分用來購買德國自己的產品,至少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其次,在戰爭結束後,華夏需要用各種產品來償還這筆援助。說白了就是,華夏推遲了數年的還款期限,並不是說不換了,雖說利息很低,但是從戰略上看,德國人得到了自己繼續的東西,對德國人來說絕對物有所值。
這僅僅是個表面帳,資金和物資的交換隻是華夏和德國之間合作的基礎。而更高階的,則是華夏和德國在陸軍戰術上的合作與研究。徐傑有好的戰術,雖然在1戰中未必能打穿法國人的鋼筋混凝土防線和重炮。但是對付裝備落後的俄國陸軍來說卻是有極佳的效果,原因很簡單。俄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去修築一條從北起東普魯士南到巴爾幹半島的鋼筋混凝土塹壕體系。面對這個處處都是漏洞了,以野戰為主的戰場,機動部隊快速穿插分割包圍還是十分有前途的。。…。
想法雖然很好。但是華夏共和國積貧積弱的工業根本無法支援華夏組建一支機動部隊,拼裝卡車尚且還可以,但是要拼裝坦克和自行火炮什麼的,依靠華夏現在的工業來看,還是洗洗睡吧。所以依靠德國的工業去研發和製造這些大殺器。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而德國人雖然透過兵棋推演瞭解到了機動部隊的強大殺傷力,但是同樣對於這種未經實戰檢驗的部隊的戰鬥力抱有一絲的懷疑。而且因為耗資巨大。德國政府內部對是否組大量組建這樣的部隊有很大的反對聲音,現在德國人的心思就是既然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試驗一下,那麼倒不如讓別人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自己負責研發和生產,如果對方成功了,依靠自己積累的大量經驗和設計,這樣的裝甲部隊很快就可以走進德國陸軍的作戰序列。而如果嘗試失敗的話。依然有華夏買單自己不會有絲毫的損失。
總體而言,在前期,為了保證對俄作戰的勝利以及獲得荷屬東印度的部分殖民地,德國必須在戰爭結束前衛華夏大量輸血,而作為彙報,在戰爭結束後,華夏將開始逐步償還借款,並且開始按照協議為德國提供各種原材料和糧食。而這個合作將只是第一階段。…。
。…。
到了第二階段。隨著華夏工業水平的提升,兩國之間除了繼續擴大原材料換技術這種基礎合作形式外。兩國將開始共同研發各種技術,這裡面不僅僅包括戰艦和坦克這一類的軍事專案,同樣也包括冶金、機械製造和電器產業這些重工業。當然了,考慮到雙方的技術差距,真正的研發專案分配則依然以德國為主。但是徐傑並不是十分擔心,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出現的航空產業中,作為穿越者的徐傑有足夠多的創意。
而在合作的第三階段,則是雙方對整個亞歐大陸利益的劃分,這個方面雖然並沒有進行深入的交談。。但是此時雙方已經心照不宣了。歐洲大戰的開打必然會導致世界局勢的改變,因為畢竟此時的歐洲依然是世界的核心,歐洲政治版圖的變動必然導致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歐洲之外,只有兩個大國可以對世界產生影響,一個是華夏,一個是美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