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新宋·十字2,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一介書生,見識不如相公廣博。但是在下敢問相公,新法在歷史上,可有過現存的例子可以學習?”
王安石警惕的看了石越一眼,顯然擔心這是個圈套,小心的回道:“雖然無具體的事例,但是卻合乎聖人與祖宗法制的精神。”
石越意味深長的一笑,知道王安石擔心什麼,也不說破。他見王安石如此在乎新法的法理正義,就更加確定王安石已無去意。當下說道:“既無具體的事例,相公如何可以保證新法的每一條都是完美無缺的?”
王安石辯道:“小的不足無損於法令本身。何況所頒行的新法,大都是試行於一縣一軍一州一府,卓有成效,又在中書經過仔細的討論,且有提舉官監督執行。整個過程相當的周詳與細緻,便有弊端,也可以及時發現。”
“真是不可救藥的鴕鳥主義!”石越在心裡嘆道,“明明新法有許多弊端,卻偏偏不肯承認。”口裡卻說道:“相公,當新法在一州一府卓有成效之時,也許只是因為那一州一府的地方官非常出色的原因呢?僅僅憑一些沒有多少實際政務經驗的提舉官,又如何可以保證天下的州府地方官都能執行得好呢?何況執行中的弊端,豈是在中書討論便能發現的?新法在執行過程中產生了弊端,而受到批評與指責,難道不是正常的嗎?畢竟批評者沒有義務要全面瞭解新法的內容,他們只需要看到了弊端就足夠了。如何正確面對這些批評,難道不是相公您的責任嗎?”
王安石不屑的說道:“又是盲人摸象這種老調重彈。”
石越知道再辯論下去已是多餘,便把話收住,說道:“在下說了這許多話,是想告訴相公,批評新法的人未必就是反對新法,和相公政見不同的人未必就不是為國家著想,而批評者偶爾做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