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小劇場:另一條故事線
二進位制劍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8章 小劇場:另一條故事線,規則怪談:不存在的都市傳說,二進位制劍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很麻煩,人們遇到的問題本是電力,但由於不斷髮酵的矛盾,使問題超越了電力,邁向……更深層次的問題。” 在賽博格·奎因接下來的敘述中,陳宴瞭解到了一些事,一些明明隱秘未知如同迷霧一般令人恐懼,又爛俗噁心以至於聽了就會髒了耳朵的秘聞。 一切問題起源於計算機。 和陳宴所瞭解的不同,這個時代的第一臺計算機早在二十年前就出現了,可這臺計算機並非陳宴想象中那臺擁有1萬8千根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耗電功率150千瓦的龐然大物。 而是一顆小小的【腦】—— 這個世界上出現的第一臺計算機,是一顆【腦】。 沒人知道【腦】是怎麼來的,只知道當【腦】被人發現的時候,對其研究已經展開。 二十年前的帝國沒有正常的計算機,也沒有手機,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裡冒出來的可程式設計裝置【腦】,看起來不可思議—— 【腦】是某種看起來像是大腦的東西,這東西幾乎和正常的人腦擁有相同的物理結構,大腦、小腦、腦幹、腦溝…… 最初研究者的身份已經因為複雜的歷史原因而不可考了,後來人們只知道,最初的研究者們在驚險的實驗下確定了【腦】的穩定執行電壓,並透過自制的訊號接收裝置,成功獲取了被【腦】處理過的資訊流—— 輸入一個相對複雜的電訊號,【腦】就會對電訊號進行處理,然後輸出一個結果。 比方說,當輸入“今天的天氣、氣溫、氣壓”,【腦】就會輸出和這些資料相關的一切資訊。 如果在更早些時候,【腦】會被人們當成是某種神明——用資訊進行祈禱,就能夠得到資訊恩賜的神明。 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科學已經發展了有些年頭,人們雖然依然敬畏神明,但已經不把一切歸咎於神明的恩賜。 【腦】很快被用來計算一些複雜的數學問題,並很快由數學問題衍生至其他學科,甚至是天文地理…… 【腦】如同正常的計算機一樣,讓一切需要複雜計算的過程變得簡便起來。 人們因此對【腦】產生了依賴,可【腦】只有一顆,並且無法共享。 於是,基於某種後人難以理解的考慮,當時的人們將這唯一一顆【腦】切開,研究了其中的構造,並企圖將其仿製。 人們很快就失敗了。 這東西的結構複雜到不可思議,別說複製了,人們連其中一個小小的組織結構都無法模仿,只能做到勉勉強強的劣質仿造罷了。 人們把事情搞砸了。 對被分解的【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人們也只能把這東西中不能被理解的部分去掉,將這東西簡化再簡化,直到簡化成人們可以理解的部分—— 《這世界上的第一代計算機就是這麼來的。》 第一代計算機出現之後,小型區域網——在無數【燈塔】聳立於大地和海洋之上,向全世界發射無線訊號的二十年前,某種類似網際網路的區域網就已經出現了——這同樣超出陳宴的認知。 賽博格·奎因依然訴說著那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腦】的某一部分,被簡化到了最簡單的地步,但人們仍然不知道這部分功能是不是【腦】的基礎功能……總之,第一代計算機就這麼橫空出世了。》 帝國現在存在的計算機所實現的功能,只是【腦】所有功能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由於功能不全,仿造手段拙劣,由【腦】簡化而來的計算機擁有比【腦】高上幾百上千倍的功耗,即便是最簡單的人造計算機,想要負載起所有的硬體功能,也至少需要300瓦的電源才行。 陳宴聽到這裡,忽然想到了手機——作為生物電子裝置,作為身體的一部分,手機執行所需的電流很小,負載也不大,但能夠處理的資訊卻很多。 陳宴曾經一度想不明白,手機這麼小的功耗,怎麼可能帶得動負載這麼多功能的硬體? 現在聽賽博格·奎因這麼一說,自己心裡一想,感覺手機這種東西和當年的【腦】有些相似。 當他向賽博格·奎因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後者給出了明確的回應。 《你還真說對了,北局發放的這些作為外接肢體的手機,就是【腦】的其他部分所簡化而來的,本身就是對【腦】中所包含技術的一種應用。》 《這些年對【腦】的研究一直沒有停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進去,但研究出的最有用的部分,依然只有作為生物電子裝置的手機。》 那麼,機械飛昇密修會一定是【腦】的研究機構之一了,因為陳宴的手機就是機修會發放的。 手機能夠拿來進行通訊,但無法進行復雜的程式設計,所以程式設計這樣的事情還得用計算機來。 大量的計算機被投入使用,於是電力很快告急——最開始癱瘓的是帝都。 大概是十八年前的某一天,帝都停電了整整三天,就是因為計算機機房的大功率用電,導致原本只用來負載日常用電的脆弱電力網路發生了嚴重的燒燬事故。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