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大明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你要始終勤學不輟,盡力攀高,方能有所成。”

這句話還算正常,是勉勵別人繼續上進,方應物連忙表決心道:“謹遵老父母教誨。”

汪知縣最後揮了揮手,“下去罷!切記本官今ri之言。”隨即先站起來,去大堂繼續審案了。

從縣衙出來,方應物和方逢時、王塾師兩個被拉來當證人的師長見了面。那兩位對方應物創造的奇蹟已經見怪不怪了,沒有什麼驚訝之sè。

又等了半天,便見縣衙告示貼了出來,內容大體就是關於學童方應物欠債一案的判詞。當時便有閒人圍著看,又有識字的大聲朗讀起來。

方應物連忙從王先生手裡接過早準備好的筆墨,在告示旁的牆壁上揮筆疾書,寫下了前番打動汪知縣的那首“一枝一葉總關情”絕句,最後落款“學童方應物泣題,敬獻老父母再造之恩”。

一片叫好聲中,方應物等三人離開了縣衙,向西門而去。三人商量著在廟中吃過乾糧後,就回花溪區。

在路上遇到了兩個士子擦身而過,方應物耳中不經意聽見他們議論道:“今年有一場縣試,我這裡有個學童,你給他做個保人如何?”

縣試?方應物聽到這個詞,猛然一拍額頭,登時恍然大悟了!

汪知縣沒頭沒尾的和他說了兩段話,話裡又引經據典的掉書袋,最後又叮囑道切記今ri之言,這是什麼意思?這絕不是掉書袋,而是向他洩露縣試題目!

第一段話裡有“十有五而志於學”,語出論語;第二段話裡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語出孟子。

兩句話都是四書裡的句子,科舉考試題目就是出於四書!而且縣試內容正好也是兩個題目,數量上又吻合了!

難怪縣尊意味深長的說,切記今ri之言!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經過這次試驗後,縣尊對自己更加信任,要真正當自己人提挈了。

猜破了此中天機,提前獲得大機密的方應物心裡十分癢癢,恨不得當即拉著王塾師,仔細研討一下這兩個題目如何做法。

雖然他也可寫一篇出來,但王塾師在八股文上浸yin了這多麼年,必定比他老道,所以聽聽王塾師的分析沒錯。

不過他也知道,此事必須儘可能小心,在外面不但有可能人多嘴雜,還有可能隔牆有耳。

所以方應物只好一直忍著,忍過了啃完乾糧,忍過了離開縣城,忍過了十里山路,一直忍到中花溪村附近。

此刻天sè已經是傍晚時分,方應物對叔父方逢時道:“小侄有些學問要討教王先生,所以請族叔自行回去,小侄先隨王先生去他那裡。”

方逢時沒有多想,便自己回上花溪去了,而方應物則隨著王塾師來到他家中。進了院子,方應物迫不及待的問道:“縣試將近,我yu作題練習,方才在路上擬出了兩個題目,願請教先生。”

王塾師雖然覺得古怪,但他與方應物如今也算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也不做他想,只道:“好,進屋再說。”

方應物心急的問道:“一道題為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另一道題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先生你看如何作答為好?”

王塾師撫須侃侃而談:“前面這道題,出自論語的為政第四這章;後面這道題,出自孟子的盡心上這章。。。。。。”

“然後呢?”方應物又追問道。

王塾師臉sè閃過幾絲尷尬,伸手延請道:“你我進屋再談,正所謂坐而論道也。”

方應物不耐煩道:“天sè將黑,屋裡光亮不甚好,在院中即可。豆棚之下夜間談話,也是人之常情。”他不明白,這王先生著了什麼魔怔,一定要鑽進屋子裡說話。

正當此時,方應物忽然聽到身後有女子誦讀聲響起:“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

胡氏曰:聖人之教亦多術,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yu得此心者,惟志乎聖人所示之學,循其序而進焉。

愚謂聖人生知安行,固無積累之漸,然其心未嘗自謂已至此也。是其ri用之間,必有獨覺其進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yu學者以是為則而自勉。。。。。。”

不用回頭,方應物也知道這是誰。但他還是回頭看去,卻見蘭姐兒笑著站在另一邊的屋簷下,很有默契的背誦著經典。

方應物聽得分明,她所背誦的這段就是朱子集註中對“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一章的註解。

方應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