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部分,大明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人來打擾自己的清靜。

及到次日,孟教諭進了明倫堂,師生見過禮後,孟教諭便開口道:“今日不作時文。練習策問。”

科舉中當然以八股文為重,策問科目雖有。但最多隻是參考作用,不具備決定性意義。

不過策問總得象徵性練習練習。能胡亂寫幾筆,總不能上了考場在策問科目交白卷。所以諸生稍稍意外後,並不奇怪。

徐淮胸有成竹的看了方應物一眼,開始動手研墨。八股制藝、策問、詩詞三項中,策問這項是他最有把握的,也是大家族的優勢。

例如他們蜀阜徐家,就有一位官至三品的長輩致仕,時常在族學講解仕宦見聞心得。這種見識是寒門學子所不具備的,所以寒門學子寫策論常常不如官宦後人。只能從四書五經中生搬硬套。

而且最重要的是,徐淮已經知道了今天的題目並有所準備了。原因很簡單,孟教諭收了他的禮。各方面都可謂是萬無一失,徐淮實在想不出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能獲勝。

當然,徐學霸還不至於幼稚到贏了一場就以為自己能壓倒方應物,文字遊戲一場輸贏往往說明不了什麼。

但若兩場、三場、場場如此,那又會如何?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面。

正在徐學霸的遐想中,孟教諭出了題目:“今日題目是應對北虜之邊策。”

邊策。。。。。。方應物愕然。這也太巧了罷?其實也不是巧合,邊事從立國之初就是重中之重,邊策自然而熱也就是各種策問裡的熱門題目,不算稀奇。

現在是即將歲試定等次的關鍵時期。縣學諸生都不敢怠慢,紛紛提筆開始撰文,一時間堂中數十根筆一起舞動起來。

那邊廂。徐學霸胸中有成竹,筆下風生水起如有神。不知過了多久。寫就了一篇洋洋灑灑三千字的策文,全程一氣呵成筆不加點。堪稱十分精彩。

甩下手中筆,徐淮朝不遠處方應物那裡看了看。卻見那方應物對著一張白紙發呆,敢情過了這半晌,他一個字也沒寫。

難道是寫不出來?還是生怕寫不好故意藏拙?徐淮想來想去,也只有這兩種可能性。忍不住出言嘲笑道:“方同學,為何紙上不著點墨?不然今日比試,我未免勝之不武。”

坐在上頭的孟教諭也發現了方應物的異狀,故意一字不寫,莫非是藐視他這個教官麼?想至此處,孟教諭臉色漸漸嚴厲,起身拿起戒尺,準備訓斥方應物。

洪、項兩人還沒有到學校,所以方應物在明倫堂裡沒有什麼朋友,更沒人出來為他開解。徐淮這種因為方應物年紀輕輕就成為廩膳生員而瞧不順眼的,更是等著看好戲。

方應物十分淡定,彷彿事不關己。正當此時,忽然有身穿青布長衣,頭戴插翅平頂帽的衙役在明倫堂門口閃現,對孟教諭拱拱手道:“老先生!縣尊大老爺急召方應物方秀才!”

縣尊請方應物?孟教諭聞言一愣,擺出教官架子道:“眼下是學業時間,縣尊也大不過聖賢書。”

那衙役笑了笑,“小的沒將話講明白。其實是從京師有加急詔書到縣衙問策,事情關係邊事,而且詔書裡點了名詢問方秀才意見,老先生還是不要耽誤的好。”

堂中當即譁然,如果大家耳朵沒聽錯的話,連高在天上、遠在京師的朝廷都要找方應物問邊策?這是怎麼一回事?

方應物起身,輕飄飄的彈了彈塵土,對孟教諭抱拳道:“不是學生不敬重先生,而是學生所寫邊策都是軍國機密,不便為爾等所閱也。告辭!”

一干同窗目送方應物消失在門外,只覺莫測高深、高山仰止。連朝廷都要特意發詔書來問他意見,這是什麼待遇?起碼是致仕尚書級別才能有罷?

原來的各種情緒悄然散去,只剩下了自慚形穢。難怪方同學不像其他人那般,熱衷於結社交遊和互相吹捧,只覺得此人有點清高拿架子。

現在才知道,雖然方同學和他們同是縣學生員,但卻遠不是同一個境界了,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所以方應物和他們這些同窗,目前真沒什麼好談的,還要等他們更上幾層樓後,才配得上有共同語言罷。

又有人斷定道:“徐淮不中用了,他這個學霸要被方同學頂替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三章 學霸的內涵

世間沒有這麼多巧合的事情,今天這事同樣並不是碰巧。而是方應物提前知會了汪知縣,故意安排的。

當然方應物還沒有大膽到捏造朝廷詔令給自己增光添彩的程度,就是他想假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