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炮彈的問題,第三帝國,華東之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羅科夫的心裡很清楚,在裝填炮彈和旋轉炮塔上,當然是要先旋轉炮塔了,只有這樣,才能讓炮塔前面最結實的主裝甲對著最危險的地方。
轉過去之後,再裝填炮彈也不遲,如果不先轉過去的話,那可能他就再也沒有機會裝填炮彈,開火射擊了。
但是,他還是沒有預料到,意外又再次發生了。
當腳丫子上再次傳來疼痛的感覺的時候,他揮舞著自己的拳頭,狠狠地砸在了裝填手的鼻樑上:“科迪亞,這次戰鬥結束,你就給我滾回中亞去!”
反正也是粉碎性的了,不介意再來一次,回去之後,這隻腳恐怕是廢了。
就這樣一耽擱,他的坦克炮塔的轉動就慢了。
而此時,與他擦肩而過的德國坦克的鐘形編隊,炮塔卻在整齊劃一地轉向,如果從天空中看,是相當賞心悅目的。
兩邊的坦克,各向兩邊轉動炮塔,坦克還在向前高速開進,炮塔就已經齊刷刷地向後了。
打對方的後腦勺!
在二戰這個時代,因為沒有先進的火控系統,所以坦克在行進之中,是無法進行射擊的,但是,到了後來,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不能在行進中轉動炮塔了。
如果不能在行進中轉動炮塔,那坦克還有什麼用?
不過,另一個方面,虎式坦克的炮塔,的確轉動得不是很快。
其實這是跟炮塔的重量有關係的,早期的豆丁小坦克,炮塔總共沒多重,靠手搖就行了,但是,當炮塔有十噸之上的時候,靠手搖就很慢了,而且炮手消耗體力太多,是不適合作戰的,這種時候,就需要靠其他方式。
西方一般喜歡電動,而德國喜歡用液壓。
在歷史上,即使是使用了液壓驅動的炮塔,虎式的炮塔旋轉速度還是不快,一週需要一分鐘,改進到了虎王,也還是45秒呢。相比之下,轉得最快的謝爾曼,據說只需要十秒。
因為炮塔旋轉慢,所以德國坦克兵不得不創造其他的戰術,比如中心旋轉,在炮塔旋轉的同時,車體也跟著轉,就能讓炮口更快地指向目標了。
這是歷史上的情況,而現在,德國的裝備,和歷史上已經有了區別。
比如,早在十幾年開發黑豹坦克的時候,德國的坦克炮塔就開始採用液壓驅動的方式了,十幾年下來,在炮塔的液壓驅動上,德國坦克設計師們早就輕車熟路,到虎式坦克上,炮塔的液壓驅動系統的功率已經被加大,炮塔旋轉一週,只需要25秒的時間。
同時,手搖轉動炮塔,那也是要保留的操作方式,畢竟液壓驅動只是將炮塔轉動到大致的方位上,精細調解,還是需要靠手搖來驅動的。
炮長和車長,身邊都有搖把,而在極限情況下,如果兩人一起搖動,那就更快了。
比如現在,在液壓驅動的同時,兩人還在一起用手搖動搖把,加上兩人的驅動,炮塔以最快速度旋轉,20秒就可以轉一週,而現在轉半周,那就只需要十幾秒的時間。
當他們轉過來的時候,蘇聯人的坦克,炮塔才剛剛開始轉動。
正是機會!
穿甲彈早就裝填完畢了,在這個瞬間,莫得林大聲地喊道:“開火!”
編隊這邊的四輛坦克,全部向這輛斯大林坦克開火,而編隊另一側的坦克,則瞄準了附近的另外一輛斯大林坦克,那渾圓的腦殼,等著承受來自德國裝甲兵的怒火吧!
“轟!”炮口一聲轟鳴,鎢合金的穿甲彈,扔掉後面的彈託,繼續向前飛去!
此時,雙方的距離還不過二百米,幾乎不需要等待,穿甲彈就準確地打到了對方的炮塔的後面。
正面沒有擊穿,難道後面還不行嗎?
後面的裝甲厚度,肯定比前面要少得多!這個機會轉瞬即逝,因為對方也在轉動炮塔!
帶著德國裝甲兵的希望,穿甲彈和炮塔發生了親密接觸,接著,它只在炮塔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小坑,再次被彈開了!
一枚,兩枚,三枚,四枚,這四枚穿甲彈,全部命中,卻全部被彈飛。
這一瞬間,莫得林的腦子裡並沒有崩潰,他在飛快地思考之中,接著,就繼續下達了命令:“鈍頭穿甲彈,裝填!快!”
己方的穿甲彈,無法擊穿對方的炮塔,那絕對不是因為穿甲彈的穿深不夠,如果正面打不透還有的說,現在繞到側面去,居然還打不透,那就說不過去了,肯定是有問題的,搞不好,就出在脫殼穿甲彈上,所以,改用己方的普通穿甲彈試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