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trr-39反坦克槍,第三帝國,華東之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國人的輪式步兵戰車,在收割著蘇聯士兵的生命,此時,蘇聯士兵如同是綿羊一樣,在德國人的機槍掃射下,紛紛倒下。

場面非常的殘暴,非常的血腥。

一名機槍手匍匐在草叢內,想要用自己的機槍來招呼德國人,但是他的機槍剛剛要開火的時候,對面的40毫米的戰車炮,就向著他開火了,幾枚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將他炸得四分五裂。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英勇抗戰的,當那批最死硬的人被幹掉之後,剩下的人,都開始不由自主地向後逃跑了。

抵抗的人,越來越少,不過這並不代表沒有。

奧斯特洛夫就是其中之一。

他本來是走在隊伍的後面的,當前面出現德國人的坦克之後,他就知道情況不妙了,如果這個時候他扭頭就跑,那是有可能跑掉的。

但是他沒有,他還記得自己的使命。

他從自己的後背上,將自己那把長長的步槍放了下來,支開前面的兩腳架,將粗粗的槍口,對準了前方,那碩大的槍托,被他恰到好處地頂住。

這把槍,和蘇聯步兵們裝備的莫納辛甘步槍一點都不同,從長度上,它即使沒有刺刀,就已經達到了一米七的可怕的長度,幾乎和一個人的身高差不多。

所以,這款槍是無法背在身後的,幾乎都是扛著的,就和扛一根竹竿一樣,槍口向著天上,看起來相當的威風。

這就是蘇維埃步兵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槍。

單兵對付敵人的坦克始終是個無法擺脫的問題,德國的解決辦法,是使用無後坐力炮,而蘇聯的辦法,就是反坦克槍。

這種武器,其實從一戰時期就開始了,當時還是德國人首先發明出來的。

想要擊穿對方的裝甲,那就需要有足夠的能量,對槍支來說,一方面是增加口徑,一方面是增加長度。

增加口徑,就能增加彈頭的重量,增加裝藥量,從而增加彈頭的動能,而增加槍管的長度,就能夠增加火藥的做功,從而增加彈頭的初速。

反坦克槍,就是這樣的又粗又長的東西。

蘇維埃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反坦克槍的研究,他們在前幾年,全國的設計單位一共提出了15種從12.7毫米到2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步槍的設計方案。

在進行了大量實驗和調查後,最後蘇聯蘇聯輕武器射程科學研究小組提出的方案贏得了蘇聯高層的歡迎。(NIPSVO,就是設計出14.5高機子彈的那幫人)

他們的產物,就是現在的PTRR-39反坦克槍,這種槍的口徑14.5毫米,算是相當折中的方案,因為口徑太大的話,對人體的後坐力是相當大的,會對人的生命產生威脅。

如果口徑小,威力又不夠。

這種槍在試製出來之後,僅僅使用普通彈,就在500米擊穿了20度擺放的20毫米裝甲,在100米擊穿了30毫米裝甲。

而在使用了特種彈頭之後,完全可以達到50毫米的穿深,對於一款反坦克槍來說,這已經是相當逆天的了。

在歷史上,這種槍並沒有量產,因為德國糊弄了蘇聯,他們的裝甲沒有50毫米厚。歷史上,德國的三號和四號,還真的不是很厚實。

但是現在不同了,德國人的坦克一直都無法被擊穿,簡直就是盤旋在蘇聯人頭頂的一把利劍,蘇聯人把各種方式都想到了,比如現在的反坦克槍,雖然無法擊穿德國人的主戰坦克的裝甲,但是畢竟也是不錯的大威力武器,所以,雖然生產複雜,還是小批次地裝備了部隊,讓部隊不至於在敵人的坦克面前措手不及。

打不穿對方的主裝甲,還可以打別的嘛,比如坦克手前面的觀察的那個狹縫,瞄準了打,14.5毫米的子彈是能飛進去的,比如對方履帶,要是打壞了,也是可以的啊,甚至,繞過去的時候,打對方的側面,尾部,都是可能擊穿的,總不至於束手無策啊。

而現在,對付德國人的輪式裝甲車,那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沒問題!

奧斯特洛夫眯起了自己的眼睛,他屏住了呼吸,三點一線,對準了那輛正在向著他開動過來的輪式裝甲車,然後,扣動了扳機。

“嗵!”14.5毫米的穿甲燃燒彈,從他的槍口中飛出,雖然槍口已經加了制退器,還是有一股巨大的後坐力傳來,一瞬間,他的肩膀就像是被人用鐵鍬給硬生生地拍了一下一樣,非常疼。

他爬起來,抱著自己的步槍就跑。

在很多軍事裡,狙擊手都是牛逼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嫡之格格吉祥

云溪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