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九十章 國王的選擇,第三帝國,華東之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歷過殘酷的一戰,很多的貴族都清醒了。
作為貴族,傳統幾乎都是堂吉訶德式的,戰場才是他們的宿命。
所以,當一戰開始之後,當時許多英國貴族都幼稚地相信這場戰爭仍是傳統的“紳士戰爭”,他們多年的理想,終於可以實現了。
甚至很多貴族子弟生怕錯過這場好玩的“遊戲”,怕自己趕不上趟,還沒到前線,戰爭就結束了。他們也喜歡戰爭所帶來的刺激。
這也是貴族的傳統了,哪怕就是王室也不例外,在後世,哈里王子照樣在阿富汗五個月執行任務,作為阿帕奇直升機的飛行員,他也是興奮的。
只可惜,這些幼稚的貴族子弟們萬萬沒想到,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四年,而且遠遠不是他們所想象的紳士的比武或騎士的衝突,它是最艱苦最殘酷最不人道的典型的壕溝戰!
這是一場地獄一般的戰爭,僅僅在第一年,就有近二百名擁有頭銜的貴族和他們的兒子喪生。
之後,更多的平民走上了戰場,但是貴族家庭付出了更多的生命代價。
與一般平民百姓的孩子們相比,貴族子弟是更為專業的戰士,他們第一批踴躍入伍,基本上擔任低階軍官,大多數是中校以下的官銜,負責帶領手下計程車兵衝鋒陷陣,直接上前線進戰壕。
可怕的是,英雄主義的武士傳統又讓他們衝在最前面。所以,在第一年裡,每七位貴族軍官中就有一位在前線喪命,而普通士兵的死亡率是每十七位裡有一位。
一戰結束之後,整個英國沉浸在了悲痛中,否則怎麼會有綏靖主義的流行?
而現在,這場殘酷的戰爭,再次地到來了,僅僅埃克塞特的徹底摧毀,就讓人意識到,這次的戰爭,要比一戰殘酷得多!
那麼,英國還有必要打下去嗎?
似乎,和德國人簽署協議,保持和平,更加適合他們吧?
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給貴族階級丟臉!這樣的人,是不配做英國的貴族的!
丘吉爾非常孤單,同時,他也相當清楚,當廣播傳開之後,哪怕是政府再次否認,都沒有什麼用了,而身邊的這些人,肯定都在抱著一門心思,把丘吉爾推出去,抵消民憤!
丘吉爾知道,自己沒有別的選擇,多年來宦海沉浮,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抱緊國王的大腿,他就能屹立不倒!
現在,他的話,正是擊中了國王的死穴。
英國投降了,對這些貴族們,沒有太大的壞處。
要知道,德國人想要統治英國,就必須要安撫一批人,而在英國,貴族階級才是真正掌控國家的階級,只要他們認同了德國的統治,安撫一下,英國很快就會平靜下來,德國畢竟人口有限,不可能對英國特別對待。
要知道,德國的強大,就是建立在不斷的擴張上的,打完了英國,德國人肯定會掉頭,和蘇聯人為敵,蘇聯有德國最需要的資源。
對貴族來說,只要認清形勢,就能繼續守著自己的莊園過日子,但是國王呢?
英國的形勢,和法國不同,當初法國的大革命,非常徹底,國王上了斷頭臺,一批就貴族跟著殉葬了,法國成為了絕對的共和制的國家。
但是,英國依舊是有國王的,表面上看起來,國王沒有任何的權力,都是首相的,好像也是民主的選舉。
但是,英國是選議員,下議院裡面,議員最多的政黨就是執政黨,黨魁就是首相,而這個首相,是要經過國王任命的。
可以說,國王不管事,那是無為而治,而且,出了事,有人兜著,就比如現在,如果國王認同了這些老貴族們的話,分分鐘地把丘吉爾推出去給國民平眾怒。
在英國,國王只有一個,可不像法國,大不了總理下臺,換個新總理上去,那英國呢?還能把喬治六世換下去,搞一個德國的國王上去?
這就是丘吉爾的推斷。
投降了德國,對國王有什麼好處?國王是大英帝國最高權力的人了,是所有英國國民效忠的物件,但是現在,國王頭上,還要有德國人!甚至德國人委派過來的一個英國總督,都要比國王更有權力和地位。
那簡直就是對溫莎家族的一種羞辱!
果然,丘吉爾賭對了,當他說完這些話的時候,喬治六世的臉上,就是陰晴不定的表情。
作為大英帝國的國王,現在,要去向敵人投降?
“我、是、不會、同意、投降、的。”喬治六世壓制著自己的情緒,平穩地說道,如果再說得快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