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十五章 印度問題,第三帝國,華東之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賓特洛甫說得很乾脆。

如果說蘇芬戰爭中,德國的角色不光彩的話,在伊朗戰爭中,德國絕對是可以名正言順地插手的。

因為蘇聯是沒理的一方,在沒有任何徵兆,沒有任何藉口的情況下,蘇聯就向伊朗發動了進攻,這簡直就是最不要臉的一種行為了。

蘇聯人不光彩。

而且,伊朗人的血統,是和德國一樣的,德國人為伊朗是德國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幫助伊朗,那是大義凌然的,哪怕就是因為這件事和蘇聯人撕破臉皮也絕不後悔。

裡賓特洛甫望著莫洛托夫:“如果是為這件事的,那就別浪費我們彼此之間的時間了。”

一句話,將莫洛托夫堵得沒話可說,抗議什麼?抗議德國慫恿伊朗作戰,沒有讓蘇聯人佔領伊朗?沒有進入德黑蘭,顛覆伊朗王室?

這些都是強盜的邏輯,想要當一個合格的強盜,至少要有戰績才行,而現在,蘇聯缺乏的正是戰績,拿什麼來和德國人比?

從氣勢上,莫洛托夫頓時就餒了。

現在,他已經知道了德國人的底線,德國人是不會放棄對伊朗的支援的,哪怕就是兩國刀兵相向,兩個歐亞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進入戰爭狀態也在所不惜!

那麼,在來之前斯大林的那些話,就不能說了,說了就等同於宣戰了,這讓莫洛托夫很為難,他當然知道,大雷雨計劃沒有準備妥當之前,倉促的宣戰,對蘇聯有什麼好處?

嚥下了一口吐沫,莫洛托夫還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如果蘇聯肯撤兵,那我們會要求伊朗方面放開一面,讓蘇聯軍隊重新回去,同時,那些被伊朗俘虜的軍人,也是可以按照俘虜交換協議,被遣送回去的,其中就包括那個叫做雅科夫的小夥子,都是可以交換的。”裡賓特洛甫繼續說道。

聽到這句話,莫洛托夫頓時就在心中泛起了漣漪,看來,德國方面也沒有打算和蘇聯徹底撕破臉皮的,德國人還是有妥協的。

加茲溫,蘇聯軍隊已經被包圍了,蘇聯進退兩難,現在,德國承諾,如果蘇聯決定退兵,那可以放開通道,讓蘇聯人走,俘虜也可以交換,尤其是雅科夫!

現在,雅科夫被俘的事,已經算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在伊朗人的大肆宣傳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斯大林的兒子被伊朗俘虜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應該是蘇聯最好的選擇了,騎虎難下的蘇聯,可以儲存自己的實力,還可以把斯大林的兒子交換回來。

但是,這樣的話,蘇維埃得到了什麼?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打了半個月的仗,死傷過萬,幾個部隊城編制地被消滅,最後蘇維埃得到了什麼結果?退回到原來的地方,維持原樣,那蘇維埃士兵的犧牲,還有什麼意義?

搞了半天,蘇維埃死傷無數,還白忙活了?明眼人都能看到,蘇維埃算是失敗了啊!

莫洛托夫知道,這樣的結果,是不會讓斯大林滿意的,但是,德國人這麼做,已經是很給力了。

至少,德國人沒有就戰爭賠償問題進行刁難啊,要是蘇維埃退兵,德國人要索要一筆的話,那蘇維埃給還是不給?

國家利益,是不容讓步的,莫洛托夫依舊感覺到很為難。

“蘇維埃想要得到進入印度洋的通道,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莫斯科的目光太短淺了。”就在這時,裡賓特洛甫又說話了:“想起以往我們在波蘭合作的親密無間,真是讓我們心痛啊,我們本來是可以合作的,結果卻差點進入了敵對狀態。”

這讓莫洛托夫反倒是迷惑了:“裡賓特洛甫先生,可不可以說得更明確一些?”

“現在,喬治六世和丘吉爾一夥兒人,已經逃到了印度殖民地。”裡賓特洛甫說道:“我們是期待將這些叛徒繩之以法的,但是,現在我們兵力的展開已經到了極限,而印度的版圖太龐大了。”

說到這裡,莫洛托夫突然反應過來,頓時暗自地罵赫魯曉夫的愚蠢,的確啊,為何要在伊朗這邊搞事情,直接走印度,不是更合適嗎?

德國的兵力展開,的確已經到了極限,在打到了伊拉克之後,北非和中東這麼龐大的面積,需要德國人消化上幾年才行,德國人已經無法集中全力向南亞次大陸挺進了。

而丘吉爾一夥人,現在就是在印度進行抵抗,妄圖想要重新回歐洲。而印度作為老牌的殖民地,上面的人民,的確是對英國人很忠心的。

而且,當年喬治六世還承諾過,要把印度交給蘇維埃的,不管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道珠

秋風帶走的一片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