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奇R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建寧帝從善如流,三國之馬騰天下,愚奇R,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好辦。”劉宏道,“朕即下旨,著太學即查抄書目,凡太學中有兩冊以上的,即勻出一本送予張掖;若只有一冊的,馬上令人開始謄錄,完畢後一塊送到張掖去。”
“多謝皇上!”馬騰說,“二是教授。張掖師資匱乏,在這方面還請皇上支援。
一者能否派出經學教授,在張掖長期坐班授學;二者請朝庭中的經學博士,或全國有名的經學大師,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張掖去講學。張掖方面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
“這個更沒問題。”劉宏乾脆地說,“朝庭上這些個大臣,幾乎個個都是經學大師。
有時朝會上本來好好地議著什麼政務,卻不知為了何事,為一個不著邊際的話題嗆嗆起來。
後來朕明白了,原來是為了經學中的某個問題,與朝政有所瓜葛。
這些大臣的敬業精神,朕是敬佩的。這些人治政有兩手,但若一說起經學來,興致更高。
若是讓一個人暫時不當官,到你那裡去開帳授徒,朕想他肯定會高興得不得了。
朕有時候也弄不明白,難道教書比當官還有吸引力?搞不懂。”
馬騰說:“在教化一節,臣還有一議。臣在來雒陽的路上,有一日夜宿阿育王寺,認識了寺中長老多勒大和尚。
多勒大和尚格外開恩,讓臣等瞻仰了佛祖的舍利子,又教給臣一些做人的道理。
臣這是第一次得見佛門高僧。他所講述的,雖與儒家所言大相徑庭,但臣這幾天琢磨,頗有深意。
儒家所說的,是世間人倫,如何修身治國平天下;佛門講的,是人之因果,比如你今生為何受苦,為了來生不受苦,今世應該怎麼做。
我有時候考慮,也不知對不對,我覺得這兩者結合起來,堪稱絕對。
打個比方,象歸附的南匈奴,在我大漢邊境諸郡為數不少。
這些人祖祖輩輩在草原上廝殺慣了,只知道弱肉強食,不知道還有三綱五常。故爾若要他們一下子接受孔孟之道,不啻是痴人說夢。
但這群人還有一個好處,他們都信奉薩滿教,不信聖人信鬼神。
儒家教義中是敬鬼神而遠之;佛門中卻有教義,正好契合。
是以儒家在這方面無能為力,而佛門卻能找出化解妙法。
如若像南匈奴這些少數民族能夠接受佛門教誨,過一段時日,就能慢慢地接受儒家觀點,這對其心理教化,豈不是事半功倍?
還有鮮卑一族,他們一如匈奴,信鬼神而不信孔孟之道,如能延請佛門高僧前往教化,時日一長,豈不是不用金戈鐵馬,即可懷柔四方,逐步延攬於大漢朝庭之內?”
“佛門之事,朕也有所耳聞。”劉宏疑惑地問道,“不過有你說的這麼神奇有效嗎?”
“皇上,”馬騰說,“臣也是讀過聖人之書的人,平素裡並不相信鬼神,聽得多勒大和尚一席話,尚能有所感招,何況他們那些對鬼神之道深信不疑之人?
再說,不試又怎麼知道?試試又何妨?反正對我們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好吧。”劉宏道,“那就試試。不過阿育王寺規制太小,僧人不多,想必經書也沒多少。
我即下旨,著白馬寺、阿育王寺僧眾,選擇部分僧人,抄錄所有經書,赴張掖教化民眾。
我想這對他們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佛門自到我大漢以來,傳播得並不順利,中原之人信奉者不多。
若是朝庭下旨,自是頗多助力。再者,白馬寺和阿育王寺中的僧眾,大多是從西域天竺一帶而來。
我再下一道聖旨,著西域都護使在西域招募高僧,到張掖傳教,如此一來,便可形成聲勢。”
馬騰喜道:“還是皇上聖明,所慮長遠周到。臣下遠遠不及。”
“唔,你這些想法都很好。”劉宏讚道,“還有什麼好主意?說出來讓朕也高興高興。”
馬騰說:“三為開市。現在我大漢邊境最大的隱患,主要是來自鮮卑。
目前的鮮卑,名為一統,實則各自為政。這半年裡,我與鮮卑幾番交手;又深入大漠,與幾個部落的首領進行了深入接觸。
他們之所以屢屢犯邊,不是為了搶佔大漢的土地城市,主要是為了掠奪生活所需的各種財物。
如果這些財物能夠透過交易獲得,那對他們來說則是再高興不過的事情。
因為草原上盛產牛羊肉類皮毛,這些東西他們本身消化不盡,而我們大漢又需要,若能化干戈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