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文字PK表演:趙氏孤兒,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情節的時候往往要用小人物來點睛,這才能引人入勝。正因為是小人物,要在故事裡起重要作用,他是沒有什麼特性可以依仗的,那就必須體現人身上的某種共性。這兩個人實際上都代表了一種普遍為人接受的道德準則,簡單地說,鉏麑表現的是“一個人不能做什麼”,而靈輒表現的則是“一個人必須做什麼”,學究們合稱為“有所為有所不為”。而趙盾呢,他是一個正面人物,他的正直在鉏麑那裡收到了回報,他的善良則感化了靈輒。
從這一點說,靈輒更像是一個被用來勸善的角色。
後記
一個人,沒法和歷史叫板,因為所謂歷史捆綁著很大一批情感動物。常常能看到的,是一個怪現象:事情本身應該是假的,但故事的存在和流傳卻是真的。
自然科學講究求真,儘管求真是一個美好的詞彙,但歷史不能如法炮製。因為歷史是人造的,不是天然的。記錄歷史的人是活的,解讀歷史的人也是活的,在歷史的讀和寫之間,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是一定會發揮的。
人有情感,人有利益,人有思想,人有立場。人有不願意說的,人有不願意聽的,人有別有目的地說的,人有聽了卻不願意信的。於是,除了關係密切的親歷者,歷史只能是真實的元素和一廂情願的假想、道聽途說的填充相結合的產物。
在寫《趙氏孤兒》中這幾個相關人物的時候,我不止一次想到包拯和龐籍(就是那個大奸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