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部分,龍戰野,小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登天,而巫覡常可登也,巫覡豈非人乎?”古書上有記載,雖然沒提老百姓隨隨便便就能上天,但那些仍是人身,並沒有成神的巫師可是能夠爬上天界去的啊——楚昭王的疑問是有所本的。
那麼巫師們又是透過什麼途徑上天的呢?古書上倒也有寫。《山海經》中記載:“巫咸國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還說:“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說明這世上存在著某些通天的高峰,順著爬,就有可能爬到天上去。
于吉說啦,我修行將近千年,成為地仙也好幾百年了,可是就差那麼一點兒,始終無法突破瓶頸,飛昇登天。於是我就琢磨,能不能找到古書上所說的那些“天梯”呢?要是能去天上看一眼,或許就有機緣成仙啦。
張祿提出疑問:“既已絕地天通,胡可登耶?”不是說顓頊派了重、黎把這通道給斷絕了嗎?
于吉笑道:“傳說不可不信,亦不可盡信也。”比方說上古典籍中就沒有“仙”的概念,只有“神”,可咱們修道者都知道,所謂“神”就是天地萬物自主生出了靈性,但這靈性很低,缺乏足夠的自主意識,根本不可能跟凡人所普遍認為的那樣,可以庇佑生靈。既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神,當然就不會有天帝,顓頊這傢伙是不是真的存在,那都需要打個問號啊。
張祿心說天帝或許沒有,天公麼,倒還是有的……兩者大概是帝國皇帝和公司ceo的區別……
反正於吉找不到突破的途徑,閒來無事,乾脆就到處尋找天梯,試著撞一把大運。當然啦,《山海經》上的什麼肇山、登葆山,他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想來想去,要是中原就有天梯,肯定早被人發現啦,必須搜尋那些人跡罕至的域外偏僻之所。
所以他就先奔了涼州,又試著往西域走了走,去找崑崙山。你別說,還真被他找著了,加起來一共有四處……包括有人說其實六盤山就是傳說中的崑崙的。可是每座山他都仔細爬過了,最長的時間,在山間盤桓超過整整一年,結果還是空手而歸,一無所獲。
西邊兒不行就走東邊兒,於是他來到齊地,找了一條小船,開始涉足蒼茫大海。傳說中東海之上有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焉,只是漂浮不定,一般人找它不著。在於吉想來,我又不是一般人,要說整個凡間敢於深入汪洋,有機會找到仙山的,這年月大概也就我了吧。
他已是地仙,可以斷絕飲食,而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不良影響,又精通法術神通,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改變天候,所以不怕海上風浪。於是就駕著一葉小舟一直往東去,東邊兒找不著,轉個頭再朝南方搜尋,途徑的每座小島都要上去瞅一眼、勘踏一番,經過足足一年多的時光,嘿,你別說,還真被他找到了一處非同凡響的地方。
于吉說了,那地方就是“天淵”。
張祿心說好你這長篇大論的……直接說想要找個天梯上天,所以跑東海上發現了天淵不結了嗎?我對你前面所說的那麼多還真不怎麼感興趣……
于吉抵達的那座小島,據說在會稽海東千二百里外。張祿特意細問了一下,究竟是會稽哪兒——要知道這年月的會稽郡可大了去啦,幾乎包圓了後世的浙江、福建兩省,少說一千公里的海岸線,真是南頭兒扔顆氫彈,北頭兒都見不著亮兒,這麼粗疏的座標,你讓我怎麼估算方位啊?
于吉說我是從膠東出海的,茫茫大海,航行全靠日月星辰指示方向,怎麼可能估準嘍?不過離開那島之後,我就一路向西航行,返回大陸,最終登岸的地方,是在章安郡治略偏南一些。
張祿大致估算了一下,章安在後世仍屬浙江省,還到不了福建,就算于吉航行方向並非正東,而有所偏差,只要偏得不太遠,那麼海東千二百里外……肯定不是臺灣啊,難道是琉球群島?
于吉找到的這個島並不大,接近正圓形,周長大概五十里左右——擱後世應該是十六七公里,則直徑約摸五六公里。島上植被茂盛,正中央凸起一座小山,也就百來丈高吧。這麼矮的山,當然不可能是登天之梯啦——這要是天梯,那五嶽都能把天給杵個窟窿。于吉一開始沒抱什麼希望,只是習慣性地入山觀覽,主要不是找天梯,而是尋訪有無仙人遺留下來的蹤跡。
結果到了山頂,卻見到一個垂直的洞穴,似乎深不見底,下面卻又隱隱地有光亮冒出來……張祿心說您老人家不是見著火山口了吧?于吉彷彿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而笑道:“****光亮,其色非赤,而澄澈若天宇也。”底下冒出來的是淺藍色的光,就跟咱們抬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