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章 印度的茶葉和棉花
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9章 印度的茶葉和棉花,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沐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文明的出現而出現的,就跟養蠶在中國很早出現一樣。
在趙桓將棉花從海南島引進到長江流域,並在全國推廣之前,大宋還沒有棉花的種植,也就沒有棉布。
在布料發展史上,大宋跟歐洲很像,宋朝之前,普通百姓主要使用的布料是亞麻纖維製作的亞麻布,又硬又粗糙,而且不保暖。
當然,上層人士,皇室貴族、官宦人家,有錢商賈所使用的蠶絲製作的絲棉綢緞,那東西極為昂貴,普通百姓可消費不起。
棉花引進之後,棉布的紡織迅速在大宋推廣。
在同一時期,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棉花種植已經遍佈各地。
棉織品也成為印度百姓的主要衣著布料,同時出口到了歐洲。
但是由於印度海外貿易相對比較落後,使得棉製品對歐洲的出口一直處於低水平。
並且由於印度非常熱,大部分地區並不需要棉花作為禦寒的,所以棉花產量並不高。
因為國內需求市場不需要這麼多棉花,而趙桓卻要擴大棉花的種植,當然不是解決當地棉製品及棉花用料市場,而是用於出口歐洲。
歐洲的寒冷多雨的溫帶氣候環境並不適合棉花的種植。所以除了在西班牙等南歐天氣炎熱地區有少量種植之外,整個歐洲大陸幾乎看不到棉花種植以及棉製造業的任何痕跡。
中世紀的歐洲使用的布匹主要來自於羊毛和亞麻,並有少量的棉花及棉製品從印度進口,以及傳統的絲綢之路運送來的來自東方中國的昂貴絲綢,那主要用於有錢的貴族和上層人士。
中世紀的歐洲普通百姓使用的是混雜著羊毛和亞麻編織的布匹,既粗糙也不保暖,所以他們的冬天是十分難捱的。
因為要幹活,又不可能天天圍著火爐,所以棉花一旦大規模運送到歐洲,將會有廣闊的市場。
當然有棉花支撐出來的棉紡織業也會大受歡迎。
印度半島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現在全球的十大棉花生產國中,印度僅次於中國排在第二,所以皇帝趙桓要在印度大規模推廣棉花種植,符合當地的環境,也有廣闊的市場。
當然這個市場的開闢主要是基於大宋強大的海外運輸能力,棉花也將會成為皇帝用來奪取南亞次大陸上水稻、小麥等 糧食種植空間的主要武器。
透過大規模推廣棉花種植,並用高格刺激當地人種植棉花的熱情,就不會有人去種價格低廉的水稻和小麥,這是釜底抽薪之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