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李綱的歡喜
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李綱的歡喜,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沐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代的徵兵制軍屬不隨軍,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但在宋朝募兵制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必須切實解決好的問題。 南宋在與金軍作戰中,這個問題日顯突出,所以後期南宋實行了屯兵。 也就是軍隊固定駐防區域,這樣家屬便可在屯兵之處集中安置,軍隊一般只在佈防的區域作戰,也就不用帶著家屬千里轉移,這是募兵條件下最穩妥的辦法。 韓世忠雖然之前也沒有統帥過太多的軍隊,但是他畢竟年紀大了,對家眷安頓這一類關係到士兵士氣的問題格外關注。 他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張叔夜的贊同。 張叔夜拱手道:“老臣深以為然,老臣每次率兵作戰,最頭痛的便是家眷的安全,若是能夠屯兵一處還好,若是連續行軍,那就別想有太快的行軍速度,因為無數的家眷拖累。” 趙桓點頭說道:“你們說的都很好,聽了諸卿的話之後,朕已經有了計較。” 說罷,把目光望向了岳飛:“鵬舉,你說說你的意見。” 岳飛有點緊張,他現在才二十歲剛出頭,但初生牛犢不怕虎,天生一股衝勁。 當下拱手說道: “臣以為,一支軍隊必須由一個統帥指揮,不能夠有兩個以上的統帥,現在軍中的監軍對統帥的指揮干預太大,非常不利於作戰。監軍和統帥作戰意圖不一致時,很容易造成指揮的混亂,導致兵敗。 所以,臣認為,應該廢除監軍的軍事指揮權。監軍只負責對統帥失職的督察和彈劾,而且只能是事後進行,不能戰前左右軍事指揮。” 聽到岳飛這話,吳玠等年青一代沒什麼感覺,但李綱、張叔夜和姚友仲這幾個老臣卻嚇得臉都白了。 只有薛弼低眉沉默,不做任何表態。 一旁列席的宰相何慄按捺不住,厲聲喝斥道:“官家面前,休得信口雌黃!” 岳飛的話不能不讓他們臉上變色。 因為監軍制度是大宋的祖宗家法,說白了就是皇帝不放心帥臣獨自領軍,生怕擁兵自重甚至起兵謀反,所以才派出皇帝信得過的人作為監軍,目的就是限制軍權。 因此,皇帝賦予監軍很大的權力,監軍不直接不統兵指揮作戰,但是監軍對統帥的作戰計劃卻擁有一票否決權。 也就是說,帥臣制定的作戰計劃,如果監軍不同意,那就不能實施,必須要報給皇帝來最終裁決,由此一來往往貽誤戰機。 這個弊病顯而易見,但凡懂兵的人誰都知道不能這樣。 軍隊必須統一思想統一指揮,就像一艘船,如果有兩個掌舵的艄公,各自想行駛的方向又不一致,那船就絕對無法順利前行。 更何況大宋皇帝用來分制軍權的還不只監軍這一個,還有各種名目設定的統兵官,都可以對一場戰鬥指手劃腳。軍事指揮不統一,不敗才怪了。 何慄之所以喝斥岳飛,就是因為監軍制度這種特殊性。 大宋監軍是皇帝親信,是監督帥臣軍權的,若不讓監軍事前否定帥臣的抉擇,就無法阻止帥臣利用軍權威脅皇權。 你岳飛不讓皇帝派監軍事前監督,想幹什麼?你想擁兵自重嗎? 這個問題如果上綱上線那就麻煩了,眼見大殿氣氛陡然緊張,岳飛也有些手足無措,趙桓卻擺手微笑說道: “朕說了,今日會議暢所欲言,有什麼說什麼,朕就是要聽聽各位的意見。 放心,朕這點度量還是有的,今日言者無罪。” 眾人這才舒了一口氣,其實李綱、姚友仲、張叔夜這些多年的領兵大將都贊同岳飛的意見,只是這話不能這麼說。 李綱聽說了岳飛作戰的勇猛,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將才,又敢仗義執言,也十分賞識,所以忙起身幫他說話: “陛下,鵬舉之言,其實是想強調軍隊指揮的一致性,不要受到無益的掣肘,倒不是對監軍本身有什麼異議。” 趙桓點頭說道:“這個朕自然知道,其實岳飛所說朕也很贊同,軍隊必須要指揮統一,才能夠打勝仗。 坦白的說,誰都知道,設定監軍就是擔心領兵官有不臣之心嘛。 別的皇帝可能有這個擔心,朕這裡不會。 因為你們都是朕絕對信任的將領,朕堅信,不管什麼時候,你們都不會起兵造朕的反。” 這是實話,歷史上這些將領的確都是絕對忠臣,包括張俊,雖然是大奸臣,但也是絕對忠於宋高宗趙構的,這都是蓋棺定論了的。 所以,趙桓欽定的這些武將都不是起兵造反的人,對此趙桓有絕對的自信,而不只是籠絡之言。 岳飛等人當然不知道,但他們都感到熱血沸騰,皇帝對他們如此信任,把心掏出來都願意。 當下全都跪在地上磕頭:“臣等誓死效忠陛下!” “諸卿平身。” 岳飛等人這才起身落座。 趙桓又接著說道: “朕一方面對你們絕對信任,另一方面,嘿嘿,其實你們也沒辦法擁兵自重甚至起兵造反,因為朕要親自領兵出征,御駕親征。”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