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官門,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景預期的不明朗,港人心態也比較複雜。

對於香港的超級有錢人而言,此時也產生了分化,一部分底子不大幹淨的有錢人,自然是選擇移民加拿大等國家,那裡居住條件好,移民門檻兒也比較低,而且華人移民形成了小圈子,生活習慣上不受太大的影響。

另一部分沒有什麼大問題,同時又跟大陸官方接觸來往頻繁的有錢人,則是選擇了低調隱忍,暗自發展的路線,就比如香港的李氏家族、霍氏家族、董氏家族等等,這幾大家族得益於跟大陸之間的密切聯絡,近年來的發展都很迅猛,他們自然是不會走的。

夾在中間的一些小家族,就比較悲催了,左右觀望風頭火勢,一時之間難以取捨,既捨不得在香港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家業,又擔心香港迴歸之後,會遭遇政策方面的傾軋。

鍾離妤這一次去香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調研,看看是否能夠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

葉開在水木酒店為她接風洗塵,這是一家新開的五星級酒店,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不錯,據說老闆是新加坡人,具體背景什麼的,不是很清楚。

當然了,這是因為葉開對此沒有什麼興趣,真的想要弄清楚的話,自然會有很多人搶著去幫他辦這件事情。

兩個人也沒有定包間,直接就在大廳裡面,選了一處靠窗戶的桌子用餐。

“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鍾離妤的氣色不錯,自從鍾離家的事情圓滿解決之後,她身上的壓力消失,頓時就恢復了那個經濟專業博士生的本色,“房地產業對香港的宏觀經濟,遠遠超過一個投資市場的作用。因為香港經濟的基石是自由貿易,貨物的進口及出口皆為零關稅,所以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客觀上為香港政府建立一種代理制度。而土地,更是香港政府的首要收入。”

葉開笑著點了點頭,親自為鍾離妤倒了一杯紅酒,仔細聽她說話。

香港房地產業呈現明顯的週期性盛衰迴圈,第一個週期是1946年至1959年,香港人口1946年為60萬人,1949年增至186萬,到1959年超過了300萬,人口的急劇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動及利益驅動下,上世紀50年代,大量資本湧入,香港出現了房地產建設熱潮。到了1958年,房地產市場開始供過於求,房價、地價下跌了70%。

第二個週期是1959年至1969年,1959年開始,香港經濟出現轉機,加上來港的外國人、國際商業機構增多,對商業樓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產業迅速回升。由於銀行對房地產業的過度貸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發了銀行信用危機,接著房地產價格暴跌,許多地產公司倒閉,香港房地產業陷入了戰後第一次大危機之中,一直延續到1969年才有所好轉。

第三個週期是1969年至1975年,1969年香港房地產市道逐漸復甦,港府於1972年制訂了一項“十年建屋計劃”,令投資者信心迅速恢復。但1974年的石油危機導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帶動房地產業全面調整,香港地價下跌40%,樓價下跌了30-40%。

第四個週期是1976年至1985年,1975年底開始,房地產市場重又回升,港府1976年開始地鐵修建計劃,提升了城市土地價值;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即廉價屋計劃),解決了222。5萬普通市民的住房問題。1977年香港人口超過450萬人,1979年達到500萬人。需求增加,令樓宇供不應求,新興市鎮(屯門、沙田、葵涌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後期的快速發展,1981年香港房地產市場達到**,但隨後而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及中英香港問題談判,令港人出現信心危機。1982年底,香港樓價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產市場全面崩潰。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聯合宣告”簽署後,市場才重新復甦。

第五個週期是從1985年底至現在,80年代香港房地產業在70年代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90年,港島區的房價比1981年上升了一倍以上。

鍾離妤將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和現狀,向葉開做了詳細的彙報之後,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雖然香港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穩步攀升的勢頭,但我認為未來的成長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如果此時入市,相信幾年內會給我們帶來超過兩倍以上的回報。”

葉開聽了,就點了點頭,對鍾離妤的觀點表示贊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鬼帝的新娘:陛下,別硬來

落雪傾城

教育的真實性

不是就是

溺寵逃妻:老婆,別求饒

小酒輕狂

]幸福不遠

孤獨半圓

也就劇本

丁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