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部分,神探貝斯特,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來進行的。至於原始的手工業,更是離不開火的作用。弓箭、木矛都要經過火烤矯正器身。以後的製陶、冶煉等,沒有火是無法完成的。
火和古代傳統文化摺疊
當火的煙霧分散到天空時,火和燃燒常用於宗教儀式和象徵。一般至少有兩種意義:第一,火和水都代表潔淨、消毒,比方說在沒有消毒藥水的情況下,用來挑刺的針必須先過火以免傷口感染;《聖經。以賽亞書》6章5…7節中,撒拉弗在異象中用火剪從壇上取下紅炭來潔淨以賽亞嘴唇不潔之罪。第二,燃燒代表將東西寄往靈界,比方說中國民間信仰常常為祖先燒冥錢(或稱紙錢,廣東稱之為陰司紙)、紙車子、紙房子等,希望死者在陰間不致缺乏;道教的疏文在儀式近末尾時會被焚燒,以上達天庭;佛教的密宗有火供(或稱護摩法),透過燃燒供品來供養佛菩薩、火神等。
古代人們理解大自然,嘗試為自然現象分類、總結時往往認為火是其中一個不可分割的元素。古希臘人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物質是由空氣、水、泥土和火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組成的。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之一。五行相生相剋,其中木生火、火生土、水克火、火克金。
天干的丙、丁為火。中醫常說上火(廣東稱之為熱氣)、去火等,後來被發現跟西醫的發炎有關。另外,中國民間傳說指火是由燧人氏發現的,古稱火為“陽之精”。《後五行志》:“火者,陽之精也,火性炎。”。清人顧炎武反對用石取火,他認為用火石取火都會影響壽命。他說:“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復有四時五行之變。《素問》黃帝言: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周禮》:季春出火貴其新者,少火之義也。今日一切取之於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壽自減,有之來矣。”此外,火作為一種象徵物常常出現在文學及宗教領域中。《聖經。使徒行傳》2章1…4節中,聖靈被喻為舌頭如火焰顯現並降臨;上帝在《創世記》中與挪亞和所有生物立約,不再發大洪水來毀滅世界,可是這並不表示上帝會姑息犯罪,因為《聖經》中多處提到世界末日時他將以火來施行審判(如《以賽亞書》66章15…16,24節、《約珥書》2章30…31節、《啟示錄》20章9…15節)。(未完待續)
335 五行之火 3
燃料分類摺疊
歐洲及澳洲的分類
a型:燃燒固體燃料的火,包括木頭、布料、橡膠、紙張和塑膠。
b型:燃燒液體或可液化燃料的火,包括石油、汽油、油、油漆、一些蠟和塑膠,但不包括烹呼叫的脂肪和油。
c型:燃燒氣體燃料的火,包括天然氣、氫氣、丙烷、丁烷。
d型:燃燒可燃燒金屬的火,包括鈉、鎂、鉀。
e型:任何a型或b型的火若發生在電器、電線或任何帶電體旁邊皆屬此類。控制火勢時不能使用任何導電物體,否則有可能被電擊。
f型:燃燒烹呼叫脂肪和油的火。由於其溫度常常遠高於其他b型火,因此一般滅火器都無效。
從古至今的火摺疊
火是飲食烹飪的根本。應該說,有了火,才有了飲食文化。在能夠熟練使用火之前,先民們只能過原始的、禽獸一般的生活。所謂“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如《韓非子》中所說:“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但在人類能夠熟練使用火進行後,人類的飲食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按中國傳說來講,鑽燧取火的燧人氏是最早能夠使用火的中國古代先民。考古學家從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測,中國猿人開始自覺用火的時間,大約在五十萬年以前。
《屍子》中說“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路史》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其中說:“燧人是觀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鑽燧。”第二句中的“辰心”就是古人所說的“心宿”,即“大火星”。所謂“五木”,是指當時認為五種應天時可以取火的木材。即“榆;柳青。故春取之;棗: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黃。故季夏取之;柞:(木酋)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燧人氏作鑽燧取火後,其鑽木工具稱燧,後人又發明利用金屬向太陽取火,於是又有“木燧”和“陽燧”之分。《淮南子》記:“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陽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餘,有頃,焦吹之則得火。”《古今注》:“陽燧以銅為之,形如鏡,照物則景倒,向日生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