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八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9章 嫁棺(2),抬棺匠,陳八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魏八仙聽我這麼一問,也沒理我,而是朝步陳言望了過去,聲音陡然冷了下去,冷聲道:“小兄弟,話可別亂說。”

嗯?

別亂說?

我下意識朝步陳言望了過去,就聽到淡聲道:“是否是真的,你心裡應該有數,倘若覺得我說錯了,你大可現在離開。”

說話間,步陳言立馬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看著他的動作,我立馬盯著魏八仙,就發現魏八仙絲毫沒有離開的趨勢。

看到這裡,我哪能不明白他意思,估摸著步陳言是說對了。

只是,我想不明白的是,步陳言是怎麼知道的?

要知道他跟步陳言,這還是第一次見面,而從他們倆人剛才的語氣,能看出來,他們倆應該不認識!

那麼問題來了。

步陳言到底是怎麼知道魏八仙的事。

一時之間,我心中別提疑惑了,就朝步陳言望了過去,卻聽到步陳言對那魏八仙淡聲道:“怎麼?不捨得離開?”

那魏八仙聽著這話,緊緊地盯著步陳言,也不說話。

這下,所有人都算是看出魏八仙的意思了。

當即,我也懶得廢話,就直接問魏八仙,“是不是真有其事?”

他支吾了一句,也沒說個所以然出來,不過,言語之中已經完全確定了步陳言的猜測。

對此,我當真是有些無語。不過,仔細一想,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魏八仙故意跟我拉近關係時,我就考慮到他有事找我。

只不過,他當時說是銀川這邊需要建一個八仙宮,需要藉助我的火龍純陽劍,我當時信了。

沒想到他居然還有其它事找我。

說實話,至於步陳言先前說的嫁棺,我倒是聽說一些,雖說這個名字看上去不太吉利,實則卻是一件極其吉利的事。

所謂嫁棺,這一習俗在清朝末期時,曾豐盛一時,尤其是南方的沿海地區更是被人極其推崇。

這個嫁棺,並不是指某種棺材,而是一對新人結婚時,女方家所置辦的嫁妝的其中一種。

若說現在女方嫁妝三大件是房子、車子、金子,那麼那個時候的三大件便是棺材、壽衣、墓碑。

當然,從現在的年代去看待那時候的嫁妝,肯定會讓人咋舌,更多的是不敢置信。

說穿了,無論是棺材、壽衣還是墓碑,都是極其不吉利的東西。

但,由於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連飽飯都吃不上一口,更別提死後的喪事了。正因為如此,棺材、壽衣、墓碑在那個年代,絕對是奢侈品,比起現在所謂的驢包也絲毫不遜色。

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薄皮棺材。

這種薄皮棺材,相當簡陋,最薄的棺材只有幾塊不成形的樹皮,隨便搗鼓一下,然後用麻繩一綁,一口薄皮棺材便出來了。

而這種薄皮棺材,在那個時候,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棺材,經濟實惠,很多貧苦人家嫁女兒,都會準備一口薄皮棺材。

當然,這棺材並不是給自己女兒用的,而是給男方父母準備的。

試想一下,在一個連飽飯都吃不上的年代,生前都得不到保障,死後的事更甚了。所以,那個年代,很多窮人死後,都是直接挖個坑給埋了,家庭條件稍微好點,才能混上一口薄皮棺材,再好點,才能躺進棺材裡面。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板,喜怒哀樂事,全在棺材裡。

這句話,便是當時社會的一首打油詩,說穿了,就是當時的社會買不起棺材,只能自我打趣一下。

正因為當時的社會形勢,那個時代大戶人家嫁女兒,嫁妝是棺材、壽衣、墓碑這三大件,絕對是的大場面,而男方父母收到這樣的嫁妝,也是高興的很,一方面是覺得自己身後事有著落了,另一方面則是感慨兒媳婦貼心賢惠,連身後事都想好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棺材諧音官財,寓意著新郎官會升官發財。

流傳至今,這一習俗早就摒棄了。

畢竟,如今的社會,絕非當初那個年代可比擬的,人們更多的是看到棺材屬於不祥之物,便認為這是兒媳婦孃家人在詛咒自己。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中國一些地方,還是流傳著送棺材的習俗。但,那種棺材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棺材,而是用金子鑄成的一個小棺材,寓意著新郎官升官發財。

只是,我想不明白的是,都21世紀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始大帝

燕靈君副號

亡妻之戰

雪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