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部分,苗山風雲,辛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候寫出來的交待問題的悔過書,寫到這裡就會看不明白。

甘卓是甘寧的後代子孫,甘家自從吳國發達起,就居住在建康一帶,到了甘卓這裡,他在距離南京不遠的地方姑孰生長。這姑孰是個有名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省馬鞍山一帶,雖然是安徽省,可是距離南京可近了,只有京津之間那麼遠的距離,這裡從吳國起就開始駐軍,到了建康朝廷當然一樣,凡是在這裡駐軍的人,都是衛戍部隊,就是可以控制朝廷命運的軍隊。

衛戍部隊的司令不是誰都能做的。王敦因為家世輔佐的功勞,做了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荊州的軍事還不滿意,他把手深到朝廷裡來了,所以王敦做了衛戍部隊的司令過。桓溫大都督也是一樣,當年他要另立皇帝,也是學著王敦的做法,帶兵駐紮在姑孰做了衛戍部隊司令。而甘卓是這個地方的人,他死於王敦那夥兒,當然沒有看到後面的第二個衛戍司令的故事。

甘卓也不在姑孰,王敦發兵朝廷的時候,他已經生病失去衛戍部隊司令的職位,他在哪裡已經不重要,他多半是在荊州,朝廷乘他生病免他的職務,他的軍隊不滿就調動來到這裡。而甘卓這時候也早已重新操持祖業,做了一個將軍。甘卓可是我曾爺爺周訪的戰友,也是陶侃的親密戰友。不過甘卓和我曾爺爺一樣,他一度與陶侃互相幫助進步,到了後來就不太理會陶侃這個曾國藩了,甘卓是李鴻章一樣的人物,不過結局比李鴻章晚年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失敗要悽慘多了。

甘卓也是教壞我曾爺爺周訪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和我曾爺爺一起擁兵自立,拒絕別人來奪取屬於自己的權力。甘卓心裡不滿意朝廷啊,他吳國的滅國亡國之人,他是吳國堂堂大將軍的後代,豈能淪為一個莊稼漢,所以反賊鬧事的時候,他和陶侃和我曾爺爺等等很多的人就藉著朝廷要剿滅反賊而乘機到部隊裡幹活而圖謀得到權勢。

甘卓也的確得到了。他家境還不錯過去讀書是有的,幹過推薦秀才給朝廷的事情。他在八王之亂中勾搭上了東海王司馬越,陶侃年紀比他略小,陶侃是受到甘卓很多影響的,陶侃幾乎可以說是甘卓的下屬爬上來的,陶侃依靠過東海王的勢力,就是指這一段舊事。而甘卓勾搭上司馬越,對於他繼續和東晉朝廷為伍也是有好處的。畢竟,要知道八王之亂裡面,東海王算是一個,他和東晉開國元皇帝司馬睿關係不錯,而司馬睿哪裡算得上八王啊,他當年的權勢地位哪裡有資格進入八王之一。彼一時此一時,東海王玩完了,司馬睿稱帝了,甘卓又回到家裡待著了,後來才是朝廷裡要剿滅蜀賊而徵兵點將,所以甘卓機會又來了,便參與鎮壓杜弘父子的造反。

他在南昌做過太守,接著做湘州刺史,湘州所在就是長沙郡所在,他接著迴歸了祖上到梁州做刺史了,得了個梁州刺史的名號,軍事上卻是都督梁州等地的軍事坐鎮襄陽一帶,就是坐鎮江漢地區,給朝廷做個封疆大員式樣人物的培養著。

第二百四十四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 '本章字數:3332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10 18:28:52。0'

姑孰古城,是安徽省歷史最悠久的古城,和江西九江市的潯陽一樣,都是長江邊上的水路天險。姑孰古城在長江以東,長江在這一段地方是六十度角向右上流去南京的。姑孰古城不是姑蘇,姑蘇是原來吳國都城,是今天著名的園林旅遊城市蘇州,不是一個地方。姑孰這名字就是從這王敦開始的年頭叫出來的,因為這裡常常是衛戍部隊與朝廷禁軍爭權奪利的地方,奪取這個地方就是奪取最高軍事指揮權。後來桓溫大都督,在這裡駐軍的時候,修建了一個新城,命名叫姑孰,桓溫都督修建的是仿照成都少城給姑孰城舊址修建了一個子城的。

大都督晚年在這裡駐紮了好幾次,如今這裡是馬鞍山市當塗縣,叫姑孰城之前叫做丹陽。而甘卓是丹陽人,至今南京的甘家故居“九十九間半”裡,還供奉著甘卓的事蹟,專門有一間房子就是屬於甘卓的。甘家之所以至今還被記得,無非是甘寧到甘卓的事蹟,甘卓所以被記得,因為甘卓也是中興名將,也叫恢復名將,靠打仗來恢復的名將。

王敦兵變到蘇俊兵變,陶侃都是反對的,而兵變的焦點,都是在甘卓老家丹陽。我周仲孫被李焉這等小民下人捉拿,還要我寫悔過書,寫就寫了,寫一點也是記得我周家的事情。眼看我周家的末路,我一直一來心裡就不急啊?李焉這等雖然身份卑微低劣,我儘管也不信任這夥流民出生的,可是這李焉對我周仲孫這個老匹夫還客氣,沒有殺我的頭,只是讓我多寫自己的故事出來。寫周家的也可以,後來來的見面的那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傀儡皇帝

悟來悟去

星際妖皇[洪荒]

君恨生

冷王的逃妾

指點迷津

有妖

熱帶雨淋

[綜英美]魔法少婦摩根勒菲

容時之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