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在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9章 和談,月老志,風斯在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呀。”

明欽啞然失笑,這種問題只要不傻都知道怎麼回答。

“那……你會覺得我難看嗎?”

厲若莘齧了齧粉唇,她身形修頎,俊眼修眉,極有神采,比起杜芳惜毫無遜色。不過修煉赤子仙經的緣故,臉上血氣稍重一些,有點異於常人。

凡夫少所見多所怪,審美大抵以多數為標準,遇到獨出眾類的要麼奉為神明,要麼呼為妖怪,這也是人之常情。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美醜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個人即便生得千嬌百媚,如若放蕩無行,勢必要價自減半,其實很多青史留名的傳奇人物,也不過是中人之質,沒有西施、貂蟬之容,潘安、宋玉之貌。甚至有很多醜女,像嫫母、無鹽之流,因為德行高尚,成為黃帝、齊王的妃後,輔成大業。

反倒妲己、褒姒之流的美人,徒有一身色相,驕奢淫逸,落得萬古唾罵。

三國有一荀粲,宣稱‘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結果妻子死後,憂思成疾,不久便亡故了,算得上一個痴情種子。

值得一提的是,德和色並非相互妨害的東西。中夏曆史悠久,載籍也多,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經驗論。譬如紅顏禍水、才命相妨之類。

紅顏禍水的觀點形成人美道德不好的世俗觀念,對世人的心理和婚姻確實有深遠的影響。但這只不過是放大了一些典型事例,典故在詩文和歷史上有很強的警示作用,但是不見得有普遍的意義。因為典故中的人物本身就有特殊的品格和境遇,很多時候沒有多少參照價值。

當然,容色對女子來說明顯比男子更重要一些。甚至衍生出專門的行當。男人雖說也有以色侍人的,像彌子瑕,董賢之流,只是迎合了君王的特殊癖好罷了。而且社會對男女的責望並不一致,這就促使男人要更多在才德方面努力。

但這也並不能說明色和德有必然的妨害關係。人美道德差固然沒有理據,反之,人醜道德好更是荒唐無稽了。充其量只是一些現象。

世人之所以對此類現象特別關注,可能跟一些道德觀念有關係。孟子說,‘堯舜與人同’,一個人道德好不好,表面是看不出來的。中夏雖有相術,包括面相、手相、骨相,但並非以美醜為標準,和道德也沒有對應的聯絡。

表裡如一本來就是一種道德觀,人美道德好,人醜道德差,和這種道德觀是一致的,反之,人美道德差,人醜道德好自然就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道德實質是人類特有的行為準則,古人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是因為彼此的道德觀不同。中夏講究入鄉隨俗,也是這個道理。道德風俗不同,必然會生出觀念上的扞格,激發矛盾。

西風東漸以來,一時聞人相謀以泰西道德文化取代故有的道德文化,強分新舊。而新舊也是相對的概念,在我是新的,在彼固是舊的,新的未必盡好,舊的也不見得全壞,道德文化好比一個人的衣著,時間久了,難免有些破舊褪色,甚或捉襟見胕。這時候縫縫補補也可以,照著原先的式樣做一件新的也無不妥,如若拿一件形制迥異的衣服硬往身上罩,便不免造成許多不適。

況且換一件衣裳,人還是原來的人,思想觀念不見得有何改變。人穿什麼樣的衣裳往往只是一種習慣,道德也是如此,觀念轉變了,道德自然會跟著改變。

…………

明欽盯著厲若莘看了一會兒,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說,都稱得上無可挑剔。人在害羞或憤怒的時候很容易血氣上行,尤其在醉酒之後,面紅耳赤的情況更多。

這赤子仙經是道家奇術,闡教十二金仙中有赤精子,仙家又有赤松子、赤鬚子,修煉的都是這門功法。後來的武聖關帝更是有名的面如重棗。

其實血族的血光大法也有這種效果,但是質性頗不相同,赤子仙經是純陽氣,血光大法是亢陽氣,所謂過猶不及,相比之下,厲若莘的程度要算輕的,也可能是功力不夠的緣故。

厲若莘被明欽看得有些難堪,纖眉微挑,臉色不由拉了下來。

“好看。”

明欽笑了笑,收回目光。

厲若莘眉頭舒展,唇角微微上翹,輕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厲若莘熟悉山城的路徑,從東關到西關,本沒有多少路程。

徹地車一路飛馳,這些日子山城在鐵崖大軍的控制之下,百姓都緊閉門戶,生怕遭到禍殃。

“坐穩了。”

西關遙遙在望,已經可以看到城寨上的哨兵,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際大佬來修仙

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