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在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1章 不悲不喜,月老志,風斯在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荷裳和石清歌同門學藝,使的也是‘棲梧劍法’,並無特別的奧妙。

高明的老師擅於因材施教,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稟賦優長。造化生人,沒有完全相同的,從氣質到興趣都有種種差異,如果不懂得這種差異,弟子很難青出於藍,超邁前人。

一個人能獲得與眾不同的成就,就是發揮特長的結果,他的經歷和成績往往是不可複製的,大師的弟子多半不是大師,歸根到底是弟子資質稟賦不同,大師是否擅於傳授還是次要的問題。

因材施教的‘材’指的就是氣質稟賦,並不在於教授的內容。一套劍法,一種身法,如果每個弟子修習的都是一個模樣,那就是完全失敗的。譬如臨帖寫字,人人都去臨摹寫王羲之、顏真卿的字,寫的完全一樣,就永遠成不了高明的書法家。

中夏的文字早就是書同文,從南海到北海,寫出來的文章識字的都能讀。但是嘴裡說出來卻是五花八門,各處有各處的方言,這就是不同的塾師教導的結果。過去的塾師方言很重,不懂得官話,教的讀音可能也不太對,但是學生並沒有分辨的能力,哪怕的是錯的也要儘快模仿,結果就是誤人子弟。

當然學習任何技藝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如果一輩子止步於模仿,那就只能一代不如一代。有的老師講家法,講派系,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形成盤根錯節的黨徒,達成利益的壟斷,不准他人染指,這種卑汙的言行無疑是對道術發展的絕大損害。

但門戶之見由來已久,本來就是生存競爭的一個方面,甚至連賢者也不能避免。

碧梧宮的‘棲梧劍法’是天南神尼從十洲三島學來的。她又加以變化,劍式大氣渾成,靈動巧妙,是碧梧宮弟子修習最多的一路劍法。

相傳南方鵷雛是五方神鳥之一,‘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棲梧劍法頗有羽族神通的靈妙,衣影翩躚,好似飛鳥一般。

石清歌入門甚久,‘棲梧劍法’的造詣非沈荷裳可比。她功力深湛,揮動長劍有電閃雷鳴之勢,光焰逼人。

沈荷裳使出來則飄逸靈動許多,劍尖帶著刺刺異響,直取綠雲鬼母要害。

外家功夫以筋力傷人,平常打熬筋骨,修煉的銅皮鐵骨一般。內家以勁氣傷人,採用道家吐納煉氣的方法,登萍渡水,走鼓沾棉,速度力道可以和兇禽猛獸相比。

仙道修行更進一步,能將真氣推衍出五行變化,吞刀吐火,摔碑裂石,比鬥起來有掀天震地的威勢,但是威勢越大並不見得威力越強,弓弩炮彈都是威力絕強的兵械,箭支並不比刀劍來得長大,炮彈也不比戰車來得沉重,很多時候兇猛的光焰都是力量控制不住的結果。

老子說,‘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堅壁清野固然也是兵爭的一種策略,更多時候毀垣傷稼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易發難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並不是人們的主觀意願。

仙家的器物之道十分精密,製作出來的法寶威力絕大,勝過槍炮千萬倍,可惜仙家對這類法寶沒有嚴格的控制能力,一旦祭放出來,連地星都可能煙銷雲散,當初盤古神王開天闢地,費了偌大氣力,撐柱在天地之間直至油盡燈枯,在廣渺宇宙中開闢這麼一個家園,真是艱辛備嘗,以盤古神王的能耐,窮畢生之力,也只做成了這麼一件事。

後來四靈攻伐,祖龍徵天,戰火綿延到地星之外,太元聖母痛心疾首,對四靈的狂妄無知深感厭惡,這才選定相對弱小的人族來做地星的主宰,東皇太一轉世重生,扶植人族,一畫開天,人文肇始。

人類素以靈智見長,又有仁心仁德,創設出種種善道教化的宗教。但人類的爭鬥之心和四靈一般無二,體質雖不如四靈,法寶的精巧卻猶有過之。將來會不會重蹈四靈覆轍,盛極而衰還很難說。

修行者大多隻知道追求高明的術法和強大的威力,不知道控制靈力,適可而止。是以有被法寶役使的危險。

沈荷裳修煉的忘情禪功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注重對靈力的凝聚。

仙界修行使用的多半是後天之法,注重繁複精密的變化,是以陰陽真氣之後又有五行靈力,八卦之力。

道家又有先天之法,不假外求,抱定逍遙無為之旨。

太上忘情是道家修行最高境界。情是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情是人類的力量之源,‘無因喜以謬賞,無以怒而濫刑’。晉人王戎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草木鳥獸不能說沒有感情,但總不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枯骨公子

月無疆

徒兒,結髮為夫妻吧!

時路

蜀山之天憲神君

青丘仙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