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在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1章 脫困,月老志,風斯在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壞道德和假道德還不一樣,假道德是所謂嘴裡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其實是沒道德。壞道德是將道德做成了極端,不知道權衡輕重,尾生、伯姬稀裡糊塗就丟了性命,還能為家國天下擔當什麼責任,無怪成為功名之士譏諷的物件。

道德做到了極致,也會害人害己,尾生的信、伯姬的義固然害了自己,尾生約的女子和伯姬等的傅母不但要遭受道德譴責,後者沒準還得承擔刑罰責任。

不過司馬光說的才勝德為小人,和孔子、孟子‘言必信,行必果’的小人還不一樣。司馬光說的小人已經是奸邪一流,孔孟所指的還是尾生、伯姬這種拘守道德的人。司馬光說的是假道德,孔孟所說的是壞道德。

司馬光的‘才德說’容易得出一種結論,智力(才)高的道德差,‘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基於這種論調推論出來的。

俗話說,‘大智若愚’,指的就是智力高、道德也高。所以才和德實質是相輔相承的關係,有大智,成大才,具大德;小聰明,小有才,就是假道德或無道德。

上古那些才德兼備的聖王就不必說了,周公多才與藝,而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捉髮,道德同樣很好。諸葛亮是三代之後少有的賢者,連老對手司馬懿都稱他天下奇才,道德上也是人臣楷模。杜甫的詩光焰萬丈,之所以被稱為詩聖,還是因為道德很好。

尾生、伯姬極端恪守個人道德,類似於宗教的信徒,不能算大德,也沒有大智。沒有應世的才能反而給道德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無才便是德’這個德自然也不會是大德,只是一種庸德。諸葛亮《誡子書》說,‘非學無以廣才’,世人都知道才能是需要學習的,良好的道德同樣是需要培養的。

只是道德的養成常在潛移默化之中,很大程度受環境的影響,此外則是一些清規戒律。若沒有才學來培養識見,道德就只能流於板固、極端。

所以才與德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係,‘無才便是德’,只能是尾生、伯姬之流,造就不了周公、孔子、諸葛亮、杜甫,造就不了經世安邦的大才。‘人非生而知之者’,大德、大才都是從學習中養成的,才德妨害的謬說真是遺害不淺。

…………

精寶如師友,靈寶如僕從,精寶自然比靈寶的靈智高一些,靈智高,聰明,是不是道德就差一些?顯然不是。

要知道僕從即是一種絕對道德,師友則是一種中庸道德,師友需要完整的人格,規勸勉勵,僕從則不問是非,只知服從,箇中高下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說,‘神兵認主,惟有德者居之’。只有大德才有容納賢者的氣量,像光武和嚴陵,庸人只能養幾個僕從,自愉自樂。

有些人只知絕對道德,予人一種刻板固執的印象,甚至讓人覺得智力不高,但是絕不能說,有的人沒有道德,是因為智力高、才能高,道德不好的人,只能有小智、小才,絕不可能有大智、大才。

不但儒家聖賢都有大德、大才,佛家將精通佛法的僧人稱作大德,也可見才和德是和諧統一的關係。

咒語驅動的法寶都是用形形色色的機陣製成的,對使用者沒有特別的要求。修行者為了避免法寶被別人奪取,通常會設定一些咒語。廣義的咒語包括毛髮、指紋、血液,狹義的咒語單指各種文字元號。

古人認為血液具有特殊性,一度用滴血認親的方法來驗證血緣關係。但這個方法其實不甚可靠,用血液作為咒語就不那麼保險了。

尹疏桐的金絲羅網就屬於咒語驅動的法寶,這類法寶的品次主要還得看材質。

氣寶就是用真氣驅動的法寶,比武人的暗器厲害一些,連咒語都不需要了。

知道了法寶的咒語,隨便修改一下就可以據為己有,原主人也很難討回。除非她用血液、指紋之類祭煉過,那就需要抹掉這類禁咒,單修改咒語也是不行的。

晏輕舞檢視了一下,果不其然,金絲羅網上還有數重禁咒,顯然這件法寶尹疏桐甚是珍視,不然不會這麼麻煩。

“咒語呢?”

晏輕舞不肯放過,尹疏桐微一躊躕,還是把咒語說了出來,晏輕舞解開咒語,抹掉尹疏桐留下的印記,換上自己的手印,滿意地揣到懷裡。

“時候不早了,欽之,咱們辦正事吧。”

尹疏桐臉色一沉,“晏姑娘,東西我已經給你了,你難道要食言自肥不成?”

“谷主不要誤會。”

晏輕舞笑道:“我和欽之有點事要辦,回頭再放你出去。我看你氣色不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天武帝

千尋洛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