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在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章 梅花劫,月老志,風斯在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間卻有一段緣故。”
“緣故?什麼緣故?”雄虺微感錯愕,這確是他們未曾留意的事。只道九龍盞是妖族至寶,天禽上人膽大包天,想要據為己有不足為怪。
古長鴻少年時聰明伶俐,很得天禽上人的喜愛,許多事都親身參與,可惜私心太重,野心又大,天禽上人亡歿時才不肯將掌門之位和陽烏仙經交給他。
古長鴻想起往事,面上露出靦懷之色,對於雄虺和銀狐的逼問渾若未聞,沉吟了半晌,才唏噓不已的道:“傳說九龍盞蘊藏著天地生機,具有續命延年的功效。師尊苦心孤詣盜取九龍盞,自然是為了治病救人。”
“師祖陸壓道人封神大戰後走訪天下尋找九大金烏皇子隕息的舊址加以鎮伏。防止陽氣溢散人間為害。有道是,十日齊出,赤地焦土,寸草不生。是以東君大羿射落其九,人族才得以生機絕續,繁衍生息。但是運數有定,盛衰可循,天地大劫,命不可逃。數十年前,諸天大戰,殺人盈野,流血漂櫓。六道首領紛紛以陽烏自命,虐流天下,罪惡滔天。”
“在大摩國則有自號純陽真仙,全真教主的莽新天雄力自視。惟我獨尊,連草木都遭其戕害。昔時武則天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下詔是御苑百花一夜之間盡皆開放,獨有牡丹不懼淫威,安之若素。武則天老羞成怒。將牡丹貶謫千里,移居洛陽。莽新天的驕狂無知又勝過武曌。”
前古部族多以神獸為圖騰,仙道昌明則以花為徽志。故而三界萬國多擇取一種花卉稱作國花。這在小國寡民、物產微薄的仙國當然易於別擇,而中夏花種何只千萬,享有盛名的也不下百數十種。想要選擇一種作為徽志頗難取捨。
原本牡丹有花王之名,又曾抗拒至尊,洵有王者寧折不彎的氣度。但周敦頤《愛蓮說》曾予以品評,說“牡丹者,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種論調一出。牡丹儼然成了富貴門庭、無識庸眾的象徵,文人學士更無人稱道了。
相反,梅花卻日漸嶄露頭角,成了文人學士爭相吟詠的物件,足以和牡丹分庭抗禮。
梅花和松、竹合稱‘歲寒三友’,和蘭、竹、菊號為‘四君子’。向以傲骨冰清著稱於世,比起蘭、菊、荷、桂之類自是稍勝一籌。
眾香國中,梅花是惟一可以和牡丹一較長短的了。
莽新天平生喜歡附庸風雅,梅花的品格吟詠者甚眾,無非是夫子自道罷了。莽新天當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他模仿陸放翁的卜運算元寫了一首,十分肉麻不通。
按照才子佳人的通例,梅花仙子看到這首大表歆慕的小詞應該有所表示,莽新天手眼通天。頌聲如潮,他的治下就算道路以目都要治個腹誹的罪名。
梅花仙子識相的話就應該自薦枕蓆,到時莽新天龍顏大悅,別說國花就算君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梅花仙子得了幾多文人雅士的青眼,像林和靖。姜白石,陸放翁,哪一個都是冠絕一時、名留千古的大才子,文墨佳題浸潤骨髓,神魂中自然留下烙痕。
就像廟中的神像,看似個泥塑木雕,多少人對他低頭膜拜,自然具有了神靈的威嚴。
其實莽新天骨子裡是很討厭梅花這種傲骨的,他的詞肉麻不通也就罷了,對梅花的貞剛也無一語道及,無非是說她不合時宜,孤僻而不馴順,所以由始至終都沒有欽定梅花為國花。
龔定庵《病梅館記》譏評的就是這種心態。許多人喜愛梅花和喜愛牡丹的心態別無二致。無非逢迎時流,顯示格調罷了。他們所謂的喜愛也只是拉雜摧燒,也滿足自己變態的審美和難以啟齒的私慾。
莽新天對梅花不肯屈從懷恨在心,別有用心的說:“梅花當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無知苟且,曲學阿世之流,於是奉若綸音,“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名為愛之,實則害之。平民百姓缺乏智識,好比瀉水置平地,驅之東則東流,驅之西則西流,毫無自主的能力。這樣一來,天下的梅花都遭了荼毒病害。
古長鴻感嘆道:“當莽新天之時,凡是中其忌諱的都慘遭荼毒,雖不只梅花一種,而梅花這種倔傲貞剛的品格被害尤甚。師尊眼見群魔亂舞,舉國上下,烏煙瘴氣。長此以往,梅花有亡種的危險。這才甘冒奇險,潛入遊魂宮盜取九龍盞,藉助法寶中的少陽之氣,幫梅花仙子修復花魂,調養元氣。”
明欽聽他說了許久,方才明白天禽上人盜取九龍盞竟然牽連著這麼一樁花種慘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