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4章 王次翁日記,司馬懿穿越秦檜,阿東正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叫王次翁,出身於齊州歷城。 我小時候在一次陰差陽錯下,進入太學學習。 但因家境貧寒,只能常常借別人房舍透出的燈光讀書,吃、住、學習皆靠只能他人接濟。 為此我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一定要知恩圖報,曾經那些幫助過我的人,將來都必須要給予厚報。 後來我終於學有所成,開始參加考試,僅僅只有二十出頭的我,便考了一個極好的成績。 朝廷授我恩州司理參軍,而後又先後擔任婺州教授、辟雍博士,出知道州等。 後來北方開始打仗,地方州縣需要多加稅錢。 我便取屬邑丁籍,根據百姓家資多少定所輸之錢,定期交納,如此便能輕鬆湊足所需稅錢。 但我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於是沒過多久後,我便被朝廷下旨調走了,當了一個廣西轉運判官。 在後來,我得到了官家的召見,但官家似乎不太喜歡我,還要讓我去處州當知州。 那個地方離家太遠了,我不願意去,便請了一個閒職,歸居於婺州。 我在這婺州一待,就待了十幾二十年。 坦白說,在這裡的日子還算是不錯,沒事教書育人聚徒授業,以回報當初幫助過我的那些人,人不在的便幫助其後代,總之每一份情都不會少,我全都記得。 不過這朝廷也不知怎麼搞的,金人南下,造成靖康大恥。 但僅僅只是一個教書的我,對此又能做些什麼呢,也就只能搖頭嘆氣罷了。 正當我以為我下半輩子,都只會在這個地方待著的時候,在紹興五年,時任湖南安撫使的呂頤浩推舉我為參謀官。 這是我第二次為官,但可惜的是,我並沒有幹多久便再一次職仕了。 因為呂頤浩他太過於直率、太過於強勢,待在他身旁我很難受。 正當我以為我下半輩子,真正只會待在這鄉野之間的時候,突然又有機會來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鄰居,他名叫蘇籀,而這蘇籀還有一好友,名叫秦某,這個秦某還是當朝宰相。 經過蘇籀的介紹,我認識了秦某。 在一番簡單交談之後,我發現,這才是我王次翁知道追隨的人。 而我也明顯感覺到,這秦某也同樣如此看待與我,於是我再一次入朝為官。 這一年,我已經五十多歲了。 因為有秦某的扶持,我的升官速度很快,從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授起居舍人,再遷中書舍人,而後又到工部侍郎。 等到紹興九年的時候,秦某力推我為御史中丞,至此總攬一部,在這期間僅僅只過了三年,僅僅三年時間便走到了別人一輩子都走不到的位子。 我也從來沒想到,我竟然有朝一日還能坐到這個位子上。 但天有不測風雲,後來金人破壞盟約,大舉攻宋。 力主議和的秦某,自然是引得朝議皆怨。 所有人都知道,秦某算是完了,去職也是早晚的事情了,這宰相之位也快沒了,故而所有眾臣也都離得遠遠的。 但我不一樣,我王次翁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這是我從很小時候就明白的道理。 秦某在這幾年來不斷提拔於我,我怎能就此而去。 在這朝堂之上,就算只有我獨自一人,也要為秦某出言開脫,後來雖然沒怎麼改變結果,但我問心無愧。 再後來張浚、趙鼎先後為相,那沒說的,彈劾就完事了,在我看來,這個位子除了秦某來坐以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正好,張浚與趙鼎二人先後也因為各種原因被官家去了職,到頭來重新坐上這個位子的人,依舊是秦某。 而我王次翁,也走到了我所能想到的最高位置。 在後來到了紹興十一年,在與金人又打了兩年之後,便又到了休戰的時候。 我甚至都已經猜到,秦某與官家接下來肯定會,開始削弱各將領的兵權了,我也提前開始做起了計劃。 可是就在之後的某一天,我聽到了讓我難以置信的話。 秦某突然對我說,本相要主戰,要北伐,甚至還要大破金人。 是了,當時我被驚呆了,我一度懷疑秦某他是吃錯了藥,一向是走求和路線的秦某,怎麼突然就開始說要主戰了呢。 而且看那樣子,所下決心也不是一般的大。 但在短時間的驚呆之後,我便回過神來,無所謂了,求和也好,求戰也罷,反正秦某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便是。 再後來我逐漸發現,秦某的手筆與計劃開始越來越大。 大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到了要政變、要奪權的地步。 好吧,也無所謂了,不管秦某他想要幹什麼大事,哪怕是株連九族的大罪,我王次翁也甘願奉陪。 之後的結果是很好的,秦某的計劃全都成功了。 哪知秦某這時候又突然說,他要親自率兵北伐,並留我在後方鎮守。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便感到有些不對勁了,後來一封接著一封的勝利戰報,使我無比堅定了我的猜想。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