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5章 遍地是寶,司馬懿穿越秦檜,阿東正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嗯........” 這樣丞相的這一個個問題,張俊似乎也不太確定。 只能稜模兩可的回答道:“丞相,具體情況末將也不是很清楚,這出海一次大致是在半年時間左右,至於其他的末將是真不太清楚了。” “畢竟末將的心思都在軍隊上面,確實沒有功夫來管這些事情。” 司馬懿對此也沒多說什麼,只是點點頭說道:“等回來臨安後,讓那名叫管宏的人來見本相。” “是,丞相,末將明白。” 張俊當即點頭應道,毫無疑問,在他看來丞相接下來是要準備在這些事情上多插一些手了。 乍一看,這事兒對於他張俊的損失是挺大的,畢竟這應該是他屬於他賺的錢。 但其實放長遠來看,他張家之後便與秦家完全的綁在了一起,如若不然他又怎會痛快的將他這生財之道說出來呢。 至於丞相或秦家能不能長久之類的問題,張俊覺得以丞相之能,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 至少說在丞相有生之年不會有這問題,如今誰還會去反丞相呢。 還有丞相那兒子,好像是叫秦熺什麼的,聽說如今也留在了開封。 留在開封幹啥,自然是歷練唄。 想到這兒後,張俊不禁暗歎一口氣。 看看,丞相這心多多少少有些狠了,之前還在韓家軍中當兵殺敵呢,現在又突然要開始治理地方了,等再過上幾年就應該要開始獨掌一方了。 如此一圈兒幹下來,怎麼著也不能是個庸才吧,也就是說在接下來三五十年內,秦家應該是倒不了的。 而在往後八九十一百年的,哪兒還顧得上呢,到那時候他張俊的墳頭在哪兒估計都找不見了。 所以現在牢牢靠上丞相秦家的大船,就一個字,穩妥。 而後張俊又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家那些個子嗣來........唉,說家門不幸啊,等回去後也只能從孫子輩入手了。 如今能做的,我張俊還是一併給做了吧,誰叫我是他們的父親和祖父呢。 ........ ........ “嶽帥?您怎麼在這裡?” 太行山中,李啟受命將數萬石糧食直接送到了這裡。 沒成想,來此迎接的他竟然是嶽帥本人,一個打死他也想不到的地方。 嶽大爺微微一笑道:“我也沒想到能在這裡見到你。” 說著便親自帶著他上山,而後吩咐梁興等人招呼剩下的糧隊夥計。 待爬了半天山以後,在來到了一間間破屋子內休息後。 李啟才忍不住問道:“嶽帥,可是那秦某人將嶽帥您安排到這裡來的?” “算是吧。” 嶽大爺一邊兒說著,一邊兒倒著山中苦茶隨口說道:“不得不承認,那秦某人還是有些眼光的。” “為了日後的北伐,這太行山便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點,將來待大軍過河北伐時,這裡能發揮的作用可是極大的,前兩年我可是對此深有體會的。” 說完,又另外問道:“如今開封那邊兒情況怎麼樣了,可是已經班師回朝了?” 開封啊.........終於又重新回到大宋了嗎,可真是不容易啊。 李啟喝著嶽帥剛倒的茶,點頭應道:“是的嶽帥,因為如今朝廷徵集或購買的糧草已經不足以支援北伐,故而就只能退兵了。” 說著還想起了什麼,一臉深意的說道:“嶽帥可是如今那若虛兄在做什麼嗎?” “嗯?” 嶽大爺稍顯疑惑的問道:“若虛他在做什麼?” “關中留守!” “關中留守?” “不錯,就是關中留守。” 李啟癟了癟嘴,這茶著實是有些苦澀難以入口,但看著嶽帥喝著那麼香甜的感覺,他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喝著。 嶽大爺聞言,自然是很容易想到,這關中留守應該就是總管關中之地的這麼一個位子了。 而李若虛不懂帶兵,那麼在旁的副留守當是吳璘了,如此安排倒也妙。 李啟放下竹杯,繼續說道:“嶽帥,那秦某人將您安排到在太行山中,又將若虛兄安排到關中,這太行山本就與關中之地相鄰,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意思在裡面?” 嶽大爺反問道:“若虛可知我在此處?” 李啟搖搖頭道:“我不知道若虛兄知不知道,不過想來應該是不知道,但若虛兄今後有說每年都會為這太行山提供糧食。” 李啟接著又問道:“嶽帥,不知這太行山中有多少人,每一年需要提供多少糧食才夠。” 嶽大爺是稍作思考後,緩緩回答道:“這裡大致有十餘近二十萬百姓,就算以普通百姓每人每月每石的糧食來算,每一年中至少是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是無法自給自足的,更不用說操練精兵了。” 李啟算得很快,當即說道:“所以每年需要提供三四十萬石糧食?這........” 這怎麼可能呢,李啟覺得這事兒肯定是不太現實的。 這離得近的關中與中原自己都殘破不堪,哪兒還能擠出這麼多糧食來。 至於東南那邊兒可就離得遠了,那成本多高,而且還要積攢日後北伐之糧,這事兒聽起來不太好搞。 只見嶽帥淡淡說道:“這些問題我都想過了,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