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4章 莫名朝會,司馬懿穿越秦檜,阿東正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翌日。 臨安,皇宮,大殿。 由丞相帶著文武百官入殿,開始自大軍凱旋之後的第一個朝會,主題便是封賞有功將士,並擬文宣告天下,以激勵人心。 不過待他們入殿之後,就看到只有皇宮大總管兼內侍省押班張去,在大位旁邊兒站著。 張去表示說,官家今日身體有恙,無法來主持朝會,所以今日的一切,就全權交由丞相來代為主持朝會以及決定了。 張去說完,便轉身從側門離開殿中,剩下的事情也就與他無關了。 在走之前,還交給了丞相一份兒聖旨。 司馬懿上前走幾步,走到大位面前的桌案前方才停下腳步,隨即轉身面朝著文武百官。 開啟剛剛從張去那兒接來的聖旨,當即便開始大聲念讀起來,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 待丞相念完這些稍顯莫名的話以後,之後便沒了下文,這讓殿中的文武群臣們,不禁紛紛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不知丞相這是什麼意思,按禮來說,這時候不是應該說些此次北伐功績的事情,然後讚揚此次北伐大勝,最後在授賞有功將士們。 在接下來的最後,就當開始商議如何宣告天下、揚我大宋國威的事情了。 可是丞相念出這詩又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對此是要多意外就有多意外。 司馬懿看著殿中那麼多張深感疑惑的臉龐,微微一笑問道:“諸位可知這是誰寫的詩嗎?” “回稟丞相。” 就在這時,有人出列拱手應道:“此詩乃是受到過蘇軾賞識的李格非之女,宰相趙挺之子趙明誠之妻,李清照所寫。” 司馬懿又問道:“那你又可知此詩是何含義?” “這.......” 那人搖了搖腦袋,退回了列中,也不知是不知道,還是知道了也不敢說。 大概是知道了也不好說吧,畢竟這不難理解的幾句詩對於他們殿中這些人而言,又能有什麼難度呢。 司馬懿繼而說道:“不管你們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但還是由本相來給你們解釋解釋吧。” “詩中所提八詠樓,乃是由南朝而建的一處名勝,曾有很多文人在此登臨題詩,又有人說它為千古風流。” “遊人登上八詠樓,山川景物一收眼底,都有感胸中豪氣油然而生,頓時便心曠神怡,都只知道欣賞眼前的景色.......” 司馬懿說著已經合上了手中聖旨,將雙手背於身後,繼續說道: “可是身為一老婦人的李清照卻是看出,這八詠樓的地勢極好,就猶如詩句中那般,經水路可暢行三千里,乃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之地。” “以及最後的十四州,什麼是十四州?曾經的吳越小國就是十四州。” “但是現在,這個十四州所代表的就是我們大宋,我們大宋現在就是如同吳越一般的小國。” 司馬懿說著又不禁笑了起來,看著已經低下腦袋的眾官員們,語氣淡然的說道: “李清照還有句詞寫得好啊,詩風豪氣干雲,巾幗不讓鬚眉。” “如今還真是應了這句詩,我大宋千萬男子都不如這老婦人有眼力。” “你們以為這聖旨中都是讚揚賞賜的話嗎?可如今我們大宋朝廷又有什麼好讚揚、好賞賜的呢?” “隨隨便便一個老婦人都能寫詩來暗諷我們朝廷,說我們朝廷昏庸,說我們朝廷無能,所以諸位也有這臉聽到這些讚揚的話嗎?” “你們有這臉,我秦某人都沒這臉!” 這一番話,可是將殿中的這些官員們給說懵了。 本來是高高興興的來,但如今哪裡還敢有一絲高興呢。 就在這時,站在右列列首的張俊,突然出列拱手說道:“丞相,這八詠樓咱們已經在幾年前便收回來了。” “而且如今開封也已經收回,丞相這話說得是否有些過於言重了,朝廷之大事又豈能是一老婦人所明白的。” “張帥所言差矣!” 另一列的何鑄又出列拱手道:“若只是看著眼前之事、並安於現狀,難道靖康恥、二帝北狩、官家幾次被迫遷都之事定當再次重演。” “故而下官以為,江山不可留與後人愁,在我們這代人就必須要掃清一切隱患。” 張俊看著他身旁的何鑄不禁冷冷一笑道:“你說得輕巧,你說掃清就掃清,你上過戰場嗎,知道戰場是怎麼一回事嗎?” “你.......” “夠了!” 正當何鑄被激得說不出話來的時候,司馬懿立刻出聲打斷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責,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幹每個人的事情。” “本相今日說這些,只是想告訴諸位,我大宋的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切不可有半點兒懈怠。” 司馬懿說著,便看向那一列的武將,開始問道:“你們各軍的功名冊可都做好了?” “回稟丞相.......” 於是自張俊開始,便開始紛紛上報自己麾下的功名冊來,那些將士都立了什麼功,那些該升職,那些還賞賜。 這一彙報,一口氣就彙報了一兩個時辰,聽得另一邊兒的那些文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