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章 人心而已,司馬懿穿越秦檜,阿東正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府。 在經過連夜的改建之後,這裡也正式換成了丞相府的牌匾。 其實按照司馬懿的一貫性格來說,他並不想如此高調,最好是能夠隱藏於暗中就行了。 可是沒辦法,這牌子若是不豎起來的話,那麼對於那些支援他的人來說,就不夠堅定信心,難免會有一絲人心浮動。 司馬懿深知,這一點十分重要。 所謂權力,實際就是人心所向。 若人心渙散,則權力也不過虛無。 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沒有什麼牌子是比丞相來得更為清晰的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廳堂內,司馬懿手持一本小冊子,開始細細研讀起來。 司馬懿此前還不知道,原來那諸葛亮在北伐之際,竟然還嘔心瀝血的寫了這麼一篇文章。 他此前也只知道當時蜀漢的討魏檄文,並不知諸葛亮還留下了這麼一份兒東西,後來還是在攻入蜀漢後才知道的此事。 距離拂曉醒來至此刻,他已經反覆研讀數遍了。 司馬懿心中不禁暗歎,從這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對後主的諄諄教誨。 在他的那個時代,論身後留名者,無人出其諸葛亮左右。 至於他的司馬氏嘛...........算了,不說也罷。 這一刻,司馬懿不禁想起了他的父親司馬防來。 他的父親就曾常常教導他說,什麼國家大義、什麼禮義廉恥皆是浮雲,唯有活命與傳承最重要,其他的什麼都不是。 司馬懿曾對此深以為然,並以此為人生信條。 但他在看完了這篇《出師表》之後,內心竟不自知的出現了一絲動搖。 難道說,父親的話也並不完全對嗎。 唉........... 良久後,司馬懿長嘆一口氣,緩緩收起這小冊子。 今日他會很忙,或者說,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會很忙,他並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感慨這些事情。 只因為,他現在有著極為清晰的目標。 為此,他必須得竭盡全力,由不得一絲馬虎。 否則,日後必將死不瞑目。 而就在昨夜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最先召見了一人。 那便是禮部尚書兼宣部郎中孔壽了,畢竟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秦檜的名聲問題。 劇本也都已經挑選好了,寫得極為不錯,而寫成這些劇本的人,司馬懿也將他們統統安排進了宣部任職。 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人也算是妥妥的人才嘛,而人才又哪兒有不用的道理呢,只要是人才就總會有合適的地方能用上。 之前看的唐詩有一句是怎麼說來著........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便是很好的寫照嘛。 在見到孔壽之後,司馬懿當即便對他下達了連夜印刷《相贖》劇本的命令,同時命那些個說書的、演戲的統統搞起來,以最快的方式向整個民間宣揚出去。 而且這《相贖》還不止一冊,有十幾二十冊呢,往後說不定還會更多。 最後司馬懿的底線便是,至少得讓每個百姓手中有這麼一冊《相贖》。 只要這名聲一好起來,那麼這人就不再是那麼容易倒下的呢,至少對於他司馬懿而言是如此。 名聲若不拿來利用,豈不可惜。 司馬懿對此甚至還可以想象,日後朝廷若是有什麼利民大政策的話,那麼也同樣可以用這種方法宣揚。 身為地方豪強出身的司馬懿可是太明白了,這朝廷不管如何降稅,最後也是落不到百姓頭上的。 只是因為,百姓壓根就不知道這些事情,往往在縣令和地方豪強這裡將就命令截留了,政策便下發結束了,而最後多出來的利也還是落入了這些少數人的腰包。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老爺,兵馬總領所總領林大聲求見。” 很快,耳邊傳來了張保的彙報聲。 司馬懿隨口應道:“讓他進來吧。” “是,老爺。” 張保轉身離去,前去安排。 司馬懿倒是也沒有想到,林大聲竟然會在這個關鍵時候,突然就悄無聲息的回來了。 而且之前聽宮中那張去說,林大聲還是帶著重要訊息回來的,說是什麼秦檜與張俊聯合私調岳家軍什麼的。 當時司馬懿在聽完張去說完這些話以後,這不禁冒出一絲冷汗。 這可真是太玄乎了,就猶如當初那桓範一樣,差一點兒就因為一個人而功虧一簣了,就算不功虧一簣,那麼也會因此而出現極多的麻煩。 還好當時有張去果斷的將其給關起來了,要不然還不知會有什麼亂子呢。 既然事情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司馬懿也就不得不重新再打量一番這個林大聲了。 如今大事已經塵埃落定,也並不是很擔心他在搞些什麼小動作,隨即便讓張去先暫時放了他。 之後就想著看看,此人能否為之所用,畢竟這林大聲還是有些能力的,如今正值北伐之際,自然是能人越多越好。 片刻後,只見林大聲看似趾高氣昂的走了進來。 也不行禮拜見什麼的,就雙手置於背後,率先出聲問道:“不知秦相突然找到林某是何事?” 這番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