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部分,西涼鐵騎,古詩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立拜道。
張昭附和道:“主公,流民不是我涼州百姓,其中亦或有關東諸侯的奸細,於我軍不利,還請主公三思。”
“我身為漢臣,其他州郡的百姓一樣是漢人百姓,為何不能救,以後每日的糧草按量發放,只要度過這個冬天就好,流民是一定要救,兩位張大人回去辛苦一下,將方案寫出來,至於金錢糧食的問題,我會來解決。”言及此處,賈榮抬頭看向烏雲密佈的天空。
亂世中,打仗打的是什麼,就是百姓,沒有的百姓,即使有再大的疆域有何用,只有那些目光短淺的諸侯才會將治下的百姓驅逐。
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很簡單,卻有很難做到。
將軍府的命令一條條下達,長安城外很快建成了密密麻麻的木質房屋,這些房屋底部是用石頭累積,上部採用木頭,也能稱的上堅固,起碼度過這個冬天沒有問題。
百姓逃離家園,為的就是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當賈榮給了他們生存的希望,焉有不努力的道理,不管男女老幼,皆是投入到房屋的搭建之中,這些流民中不乏青壯,賈榮藉機在流民中徵召青壯入伍,流民本就是一窮二白之輩,見從軍有諸多好處,欣然嚮往。
將軍府提供吃食,沒有勞動的人卻是沒有,這也是賈榮看到百姓自發參加搭建房屋工作之後新想法,養活了這些流民,就要從流民的身上得到些什麼,想到這些,賈榮若有所悟。
天氣已經漸漸變得寒冷,最初到達的百姓在官府登記過後,已經開始入住,這些房屋較之有些百姓最初的房屋還要好上不少,不過這些百姓每天卻是不停的工作,開墾田地,修補道路,就連城西居住的官員府邸,也被賈榮換新,雖然引得許多官員反對,還是被賈榮一力壓制了下來。
旱災雖然嚴重,涼州,這個在外人眼中的貧瘠之地,卻沒有出現餓死東西的情景,各地百姓對官員感激不已,以往碰到災年,官員避之不及,乍然碰到此等好官,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不到一月,彙集在長安的流民達到了五六萬人。
“主公,流民越來越多,照此般情景,度過這個冬天也會變的艱難異常。”賈詡擔憂道。
“讓蘇家衛家以及徐州的糜家,為將軍府籌備糧草,不管價格多少,不能讓城外的百姓出現餓死凍死的情景。”賈榮斬釘截鐵的說道。
賈榮的決定沒有出乎賈詡的意料,拋棄百姓,從西涼軍成立以來尚未出現過。
“還有這些百姓不能閒著,吃多少飯,就要付出多少的勞動力,我觀涼州諸郡的官道年久失修,讓這些百姓修路,將軍府為他們提供飯食和住宿之地。”
“為防以後涼州出現旱災,在各地興修水利。”賈榮緩緩說道。
張昭聞言讚道:“主公此言大善,料想那些百姓也無怨言。”
驀然,賈榮想到日前讓孤狼士兵打探的另一項事宜,拿起毛筆,在地圖上畫了兩個圈“命令華雄部駐紮在這裡,李蒙部駐紮在這裡。”
賈詡不解,依舊傳達了賈榮的命令。
“注意不要擾民,若是有百姓居住在此,好言相勸,切不可魯莽。”賈榮叮囑道。
賈詡點頭稱是,暗歎道:“賈榮對世家能夠做到殺伐果決,對百姓卻是仁慈無比,不知是不是西涼軍之福。”
這兩地一個在安定郡的南方,另一個在北地郡境內的射姑山,若是在後世的地圖上,一眼就能看出這兩個地方產煤。
煤這種物質在漢代沒有被利用,打造兵器依靠的是木炭,沒有足夠的溫度,想要鍛造出利刃,難度委實很大。
有了煤,不僅兵器的問題能夠解決,寒冬之際的溫暖問題亦能迎刃而解。
“招募百姓中的青壯,趕往這兩個地方,按照蒲元的吩咐辦事。”賈榮命令道。
將近六萬的流民,派去修路修水渠的就有三萬多人,從剩餘的人中挑出精壯之輩,趕赴賈榮圈出的兩個地方。
看著荒蕪貧瘠的山脈,華雄對賈榮的命令感到不解,如今正是西涼軍艱苦度日之際,己部一千五百人馬卻被派到這孤山前來駐守,四周都是西涼軍的治理範圍,無戰可打。
李蒙原本是華雄的部將,被授命為營將,亦是想著大展拳腳施展一番胸中的抱負,沒想到被髮配到射姑山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滿腔的怒火全部發洩到了士兵的身上,連帶著炊事班醫療兵在內一共八百餘人被他日夜操練。
等劉鐵匠帶領百姓來到此地之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盛況。
武威是後世著名的葡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