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爭之世,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不多時,盧植又來,揚了揚手中的詔書說道:“詔令已至,令丁原不許領兵進入京城二十里範圍內,只准領兵三千巡視京城,皇宮也不用他守。【△網qu】還有,你的兵馬太多,速速撤去兩千人,也到二十里外駐紮,不得有誤。”
韓易心中暗恨,二十里外,都快退到邙山了,這明顯是不相信自已與丁原嘛。人人只許領兵三千入城,這就是叫所有人在城中都不能形成大威脅。
只可惜何苗早逝,太后又剛遭從前的親信宦官背叛,二兄皆亡,所以也並不信任自已。不然的話,自已在朝中與宮中如何會沒有半點的地位可言。
太后的詔令已下,韓易也無法子,唯有策馬前去接下召令,又令文丑與楚護領兵退出城外,與四萬北軍一起,一道至邙山立寨。
第二日清晨,才見皇帝在諸大臣與近萬士卒們的護衛下,從北門而入,又繞道皇宮正南門而入。原守衛北城的數千守卒,在城門校尉的帶領下,強行重新接管了城門守衛,對韓易一軍毫不客氣。這讓韓易發現,自已在雒陽城中的確沒有什麼特殊的。這讓在西河郡呼風喚雨近年時間的韓易十分不滿。
倒是丁原,雖然沒有完全掌控全城的城防,倒是因在京師守關多年,識人不少。如今好歹又是執金吾,因此被他人所看重,每日到他人府中聚宴,其樂融融。
本來韓易是要殺吳匡與董旻為何苗報仇的,但吳匡於第二日一早就死在了大街之上,董旻又躲進了其兄董卓的城西大營之中,一時也無可奈何。韓易不樂,只能隱伏下來,冷眼旁觀京中的一切事物。
又兩日,韓易將兒子何贇接到了營中,改名韓斌,重新收為庶子。【△網qu】何氏沒了何苗的支撐,加上又為何苗生有幼子,府內府外都需韓易的護佑,所以對韓易沒有奈何,預設了韓斌的認祖歸宗。
這日,鮑鴻來到了韓易營中拜會,韓易有舊友來訪,自然高興,將鮑鴻迎進了營中飲酒閒談。
鮑鴻拜道:“多謝明遠的大力扶助,鴻這才僥倖的逃過了殺身之禍。”
韓易笑道:“我早說過鮑兄,以錢財與他人相交,可不是好事。你貪汙軍費來結好袁術,事發之後,袁術可有救你之時。”
鮑鴻慚愧的嘆道:“本想以千金買通討汝南葛坡賊之事,好獲取一些繳獲藏私。不想那黃琬盡然如此的不通情,硬說我是貪汙了軍費。繳獲能與軍費相同嗎?袁公路見我貪汙軍費來結好於他,猜知我早已是家產敗盡了,更是對我不聞不問,不念半分的舊情,我是徹底的失望了。幸好還有明遠的相助啊。”
韓易問道:“不知鮑兄近來可有什麼打算?”
鮑鴻笑道:“雒陽物貴,久居大不易。我又手無餘錢,準備賣去房舍,到明遠這裡討一份職務。”
韓易一怔,遲疑的說道:“鮑兄曾是西園八校之一,比起我也不差多少,我怎敢用鮑兄為吏?”
鮑鴻搖頭笑道:“什麼西園八校,若憑自已的本事,我做一介司馬都算是勉強了,更別說是西園八校這支精銳了。明遠你才是真正的大才啊,區區數年間,就從一介白身做到了鷹揚將軍、護匈奴中郎將,更領西河太守的文武雙職。這才是我輩寒士的楷模啊。”
韓易想了想後,這才說道:“這樣吧,西河還缺一郡都尉之職,車騎將軍已亡,朝庭不定會派人前往掣肘於我。他人去不如鮑兄去,我想法使些錢財,為鮑兄買通此職如何?”
鮑鴻眼中精光連閃,感激的說道:“多謝明遠,不,是多謝鷹揚將軍了。”
韓易笑辭道:“鮑兄當初不以我貧賤,與我兄弟相交,今日我豈敢在鮑兄面前稱大。”
鮑鴻多次謙禮,韓易只是不許,最終鮑鴻只得作罷。又喝了數杯酒,鮑鴻突然問道:“此次雒陽變亂,大將軍與車騎將軍都亡,宮中的宦官亦亡。可說京中的權力空出了極多,明遠對此沒有半分興趣麼?”
韓易奇怪的望向鮑鴻,不解的問道:“我這官職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鷹揚將軍乃是加封,不過是雜號將軍,實職是護匈奴中郎將,西河太守,在外還算是高官,在雒陽城卻是不值一提。這雒洛的權力之爭,我能插得上手嗎?”
鮑鴻哼哼一笑,說道:“那就看明遠你如何做想了。”
韓易停酒不喝,望著鮑鴻細聞詳情。鮑鴻飲了一杯酒後,又閉目思想了一會,這才說道:“明遠可知本朝世族真正的發起之時,是在前漢宣帝之時。到了王莽時代,不到百年時間,世族就成了皇家的尾大不掉之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