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功成身死,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南路軍於第二日上午迴歸,經一夜的追殺,南路叛軍又被斬殺了數千騎,俘虜兩萬餘。文丑於亂軍之中意外的斬殺了白波賊帥郭太,韓易這才知曉,南匈奴事是因郭太之故而大起的。後逃歸離石城的叛軍除三千騎逃亡河東地以外,皆降。
韓易又以須卜當、去卑領萬騎為先鋒,以右賢王呼廚泉為南匈奴代單于,領兵驅使著倖存的南匈奴六萬餘叛軍橫掃西河郡各地。至圓陽,韓易又以羯部落不肯交出劫掠晉陽城的三萬套漢軍裝備為由,縱兵屠之,築萬餘級首級京觀於黃河之畔,以鎮不服。南匈奴人聞之大懼,加上各部留守盡是老弱婦孺,紛紛投降。至六月中,全南匈奴人皆平。
韓易又以南匈奴人各部勢力不明,號令不清,南匈奴單于統管無力,特將戰後的二十三萬南匈奴人分成九部。除單于部領五千落居美稷之外,其他各部分領二千餘落。
其中兩部屯居於定襄郡的善無縣、駱縣,兩部屯居於上郡的膚施縣、侯官縣,剩餘的三部屯居於西河的藺縣、平陸縣、圓陰縣。再以成齊、汪洋、呂曠、餘化、呂威璜、韓呂子、馬延、張鎧、可鎖兒九人為暫軍司馬,遷陰館縣舊獷平縣民與血恨軍約兩萬人分鎮諸部。
七月中,諸事已定,韓易上奏朝庭,表奏呼廚泉為南匈奴單于號,又表麾下諸將之功。
韓易笑問道:“奉先兄,此次征討南匈奴,你一人可說是居功至偉,為何不願讓我在奏表上面註明?”
呂布哈哈大笑,說道:“大丈夫在世,何懼無功。但憑我手中的一弓一戟,天下何處不能建功立業,何消與你部下爭功。”
韓易面上拜服,可是心中卻十分的不解,私望呂布看見自已麾下精銳之軍,眼中所流露的羨慕也不似作假。再一細思,結合呂布的性情之後,頓時大悟。呂布生性高傲,根本不屑他人的施捨。
因為此次征伐,兵馬多是韓易一人商借拼湊而來,呂布只是稍有操勞罷了。況且呂布與韓易是屬義氣之交,若在奏表上面註明,他日必在韓易之下。此事呂布不願為之,是以乾脆不讓韓易在上奏的功表上註明已功。張楊與張遼也屬義氣來助,亦不願表功。
韓易無奈,只得聚集眾將設宴送別呂布、張楊與張遼諸人。又數日,再施宴送別常山軍諸將。不過常山軍並未全部離去,還留下了五千人相助韓易穩定局面。其中也隱隱有欺瞞朝庭,常山軍於此戰中折損過半之意。只不過常山軍在離開西河時,人人懷揣著韓易所贈送的金銀,又驅走十萬只羊、一萬頭牛與三萬匹馬,可算是不虛此行了。
中平四年,冀州刺史王芬,與南陽人許攸、沛國人周旌等相互交結謀劃,連線冀州豪傑,謀廢漢帝,改立合肥侯為帝。
中平五年五月,幽州賊被擊退,漢帝剛好想去北巡冀州河間郡舊宅,王芬等謀遂準備因此作難,上書言常山賊近半已西去匈奴地,求得起兵征討常山國。
時北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於是下敕命令讓王芬罷兵,不久又徵召他入京。王芬非常恐懼,於是自殺身亡。許攸、周旌等亡命不知所蹤。
六月,數千南匈奴敗卒逃至河東,與白賊波殘部會合,漢兵不能御。楊奉被漢將逼使,再度反叛,與南匈奴、白波賊合兵數萬攻略郡縣,河東再次危極。漢帝令幷州刺史丁原聚幷州之兵三萬人,再度征討河東白波賊。
七月,漢帝思及司隸州各處雖有十餘萬大軍,卻多為烏合之眾,不能於野地浪戰。京城雒陽更無一精兵強將守衛,河東的區區兩次變亂,雒陽便一日數驚,心內始終難安。八月間,在雒陽西園招募壯丁虎賁,又置西園八校尉。諸校尉統於小黃門蹇碩,由蹇碩總管各軍,直接受命於皇帝。
剛回幷州軍中的張楊,被丁原改任為武猛從事。又聽聞漢帝置西園八校事,上軍校尉蹇碩在京都統領軍隊,並大肆徵召天下豪傑用為自己的偏將。丁原立即派遣張楊率領部下士兵去蹇碩之處,被蹇碩任命為西園上軍暫行軍司馬之職。
河東聞喜縣,丁原統領幷州大軍與白波賊於此對峙。軍中帳內,丁原與馬儀飲酒而談,馬儀不解的問道:“大兄,張楊逆了兄長之意,為何兄長還派其到雒陽城去,投入到蹇碩軍下?”
丁原哈哈大笑,說道:“儀弟你有所不知,這乃是為兄的明升暗降之策。那張懿久在幷州,幷州諸將大多為其所舉薦。張懿雖死,可幷州諸將還是多聽從張楊之令。有張楊在此,吾之號令難行也。況蹇碩乃一宦官爾,是天下士人皆痛恨之輩。張楊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