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勝匈奴,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等叛軍胡虜們進入一百步,漢弓聲也開始響起,但是能夠射一百步的二石強弓,而常山軍一共只有一千張,和其他單臂弩一起攙雜著部署,在每個方向不過兩百張,並不能完全阻擋南匈奴叛軍胡虜的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勢。
雖然不斷的有人傷亡,但是叛軍胡虜們還是飛快地穿越了數十步的死亡距離,進入到營壘前六十多步的距離。正當他們準備施展遊牧騎卒最擅長的騎射之技時,也正是在這裡遭受了最大的傷亡。
營壘前八十步內交錯密佈各種小巧陷坑,叛軍胡虜由於剛才拼命的抽打坐騎,這時除了極少數騎術十分高超的騎手外,紛紛被陷坑折斷了馬腿。騎手頓時撲倒在地,不死的也成了步卒,不少人更被拋到天上,成為常山軍弓手的射擊目標。
後面地人又蜂擁而至,將前面的人擠到陷坑之中。加上常山軍渡河後,匆匆建起的六尺高六尺厚的防護牆下,所有三千張一石常弓可以有效的射擊,箭矢如同狂風暴雨一般,一排一排的射出,在這裡幾乎組成一道死亡的防線,無數的南匈奴勇士在這裡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屍體相互疊壓,如同小山一樣。
雖然有這樣重大的傷亡,但所有人都殺紅了眼。不論是拼死衝鋒的叛軍胡虜,還是防護牆裡忘了疲憊,不停地釋放箭矢的弓兵,以及正焦急的等待,準備一顯身手的步卒長矛兵。
戰爭,這就是戰爭,無情的殺戮,無休止的殺戮。
先鋒勇士的身體不僅擋住了箭矢,而且也填平了陷坑,無情的踏過夥伴已死或未死的身體,後續的叛軍胡虜終於可以順利的開弓射箭了,沒有任何的命令,草原上長大的勇士不需要多餘的命令,他們都知道終於可以發揮自己的騎射技藝了。這些叛軍胡虜大多沒有鞍轡,但卻嫻熟的在馬上彎弓搭箭!
雖然前方漢軍的營壘中不斷的射來致命的箭矢,但是已經進入到六十餘步的胡虜們還是非常鎮靜的,以飛快的速度不斷的發射箭矢,雖然很多剛拉開弓就已經被穿過胸膛的弩矢奪取了生命。【△網qu】
但數千的箭矢如同蝗蟲一樣遮天蔽日,從四面八方向壁壘呼嘯飛來。慘叫聲第一次從營壘中傳出,騎手們的第一波攻擊就給常山軍帶來兩百多人的死傷,如果不是有厚厚的護牆,這個數字無疑會翻上好幾倍。
然而初嘗戰果的叛軍勇士們卻十分的不滿意,因為漢軍的死傷遠遠低於已軍。在他們的心目中,漢軍們就是膽怯的懦弱之徒,只懂得躲在厚厚的壁壘或武剛車後,利用強弓硬弩來射殺草原上的勇士,卻不敢步出營壘,與草原上的勇士一對一的大戰一場。
叛軍胡虜們被漢軍的無恥怯懦所激,乾脆棄了騎弓,提起長矛,更加瘋狂的,不顧一切的,拼命往前衝。雖然人馬不斷的倒下,依然前仆後繼,常山軍臨時匆匆所挖的陷坑大多都被屍體填平了,唯有鬆軟的河灘地可以稍阻衝擊。
南匈奴叛軍們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的精神,震撼所有的漢軍將士,包括在望樓上觀戰的韓易本人。他沒有想到一向不苟進退,見利忘義;戰勝則蜂擁而前,敗退則成鳥獸散的草原胡虜騎兵竟然也有這樣英勇無畏地戰鬥精神。
看來類同南匈奴的鮮卑、烏恆這些草原民族,在數百年來稱雄於大漠草原,威鎮北疆。憑的不光是優良地戰馬,眾多的騎兵,與過人的騎射技藝,還有無畏的戰鬥意志啊。
想當年冒頓單于在時,與冒頓第二的檀石槐在時,胡虜的騎兵是怎樣的不可一世啊。在失去了這些強人的領導,鮮卑與匈奴騎兵都成了無腦的禽獸,只懂得猛打猛衝了。
韓易見了心熱不已,望見眼前這多達十萬的南匈奴騎卒,散發出一種貪婪的慾望之光來。若自已手中擁有了這許多的胡騎,會不會成就冒頓一般的偉業來?
雖然箭矢不斷的落到頭頂,但是大家都已經進入到一種狂熱的狀態。弩兵、弓兵們不顧頭頂的箭矢,不顧近在眼前的騎手威脅,以最快地速度不停的發射弩、箭矢。這時已經沒有必要瞄準了,眼前的都是人,想射不中都十分困難。
步卒長矛們也嚴守軍律,頭頂盾牌,手持長矛,蹲在壁壘之下。等待著胡騎越過壁壘,就上前刺殺。雖然不時有人被射中到地,但其他人始終不動。壯哉,付薪透過兩、三年時間的百練精兵,初戰便有如此無畏的意志力。只要戰上數場血戰,絕對是數遍天下也是少見的精銳。
六十餘步的距離,叛軍經過不少的死傷,終於逼近了壁壘。壁壘已經危在旦夕,常山軍已經做好了肉搏的準備。只見第一個叛軍胡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