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急返西河,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韓易眉頭大皺,自前漢武帝時,因為未閹割的戰馬野性難馴,至使武帝受傷。所以從那之後,中原的戰馬多被閹割,使得數百年來,中原的名駒馬種日漸消亡。
在近百年來,漢軍的戰馬基本上是從與北部大漠中的鮮卑、南匈奴與烏丸人商椎所得,價格極貴。加上胡虜們的嚴格控制,使得中原騎卒在日漸減少,很難見到超過三萬騎的龐大騎軍了。
沒想到自已獻給漢帝的兩萬五千匹良駒,在短短二十餘日內,就被閹割一空了。韓易心中有些後悔,白白的浪費了數萬的良駒馬種啊。幸好當初在獻馬時,韓易多進獻公馬,多留下母馬,不然的話,在數十年後,南匈奴人也將無良駒了。
韓易不喜此人,厭惡的揮揮手道:“行了,你既然已經拜謝了,那便告退吧。”
艾科笑盈盈的說道:“拜謝只是艾科的藉口,毛遂自薦方是艾科來此的目地。”
韓易呵呵冷笑道:“本將麾下的賢才頗多,卻用不了你這專擅閹割之事的大才。所以……”
艾科一怔,立即笑嘻嘻的拜道:“原來鷹揚將軍是厭惡小人閹割了您所獻出的良駒啊,此事就算小人不為,也自會有人為之。若是鷹揚將軍只是因為此等區區小事,便棄了小人這管仲、桑弘羊般的斂財大才,小人竊以為將軍有些不智了。”
韓易忽而立起,面色勃怒,不說那管仲相助齊恆公於春秋首霸,乃是名傳千古的一代名相。就是桑弘羊,那也是聚斂資財以增強朝庭國力,為武帝擊敗匈奴而立下赫赫大功的功臣。韓易怒道:“你有何能?敢自比管仲、桑弘羊?”
艾科笑盈盈的說道:“治理地方與聚斂資財商事方面的應對,將軍對小人不奈,一時恐不能與將軍說清,而實際效果又需曠日持久方能自證。【△網qu】小人現在只問將軍一句,南匈奴人是否以盡在將軍的撐控之中?鷹揚將軍是否有意於這大漢的整個天下?”
韓易面色一沉,按劍喝道:“什麼撐控?什麼天下?你今日不給本將說個清楚明白,本將要你難以生出此門。”
艾科深吸口氣,面容一肅,方才拱手說道:“小人在閹割戰馬時,忽然想到,鷹揚將軍不費朝庭的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南匈奴。南匈奴現在是如何的情狀,朝庭無人在西河郡,幾乎無從得知。”
“將軍又在轉月之後,就獻出了價值在二十億錢以上的兩萬五千匹六尺良駒。若呼廚泉單于尚能撐控部族,何故會應下此自削南匈奴實力的惡令?種種跡象表明,南匈奴人實際早在鷹揚將軍的撐控之中,呼廚泉單于不過一傀儡爾。”
“南匈奴人既在掌中,那兵事方面將盡操之於將軍之手,如此將軍就至少有五萬騎以上的突騎了。有如此多兵馬在手的人,極少有忠貞不移的。西河郡地近河東郡,又近河南郡,五萬輕騎可於數日之間齊至雒陽城外。而城外的三千鐵騎,便成為奪門先登了。營中的上千士人,便是安撫司隸各州的文吏了。”
艾科越說神情越透亮,“由此可見,將軍欲要變天,不過是舉手之間罷了。而將軍的忠實獻馬之舉,在科看來,就成了麻痺朝庭之妙策。科不知將軍的大計會不會實施,但若實施,科又自知無能躲過雒陽的變亂,唯有投奔將軍同參此事,方能在其中取得最大之利來……”
韓易冷哼一聲,收劍說道:“你確實很聰明,能從點點蛛絲馬跡就能猜到,南匈奴人盡在我的撐控之中。”
艾科微微一笑,拱手拜謝。韓易又道:“只是你聰明太過,又把他人想得太惡了;認為他人既有大量兵馬在手,就必定會起兵作亂不可。卻是把人想得太簡單了些,你焉知韓某不能為朝庭盡忠邪?”
艾科愕然無語,又不知韓易的真心實意,只能伏首求赦。
韓易冷眼盯了艾科一會,良久才說道:“你的心思極為不善,可也算不得大惡,只能算是商賈的投機之舉。此言若在雒陽城中散開,我只怕是不反也得反了。不能讓你留在雒陽城,還是隨我去西河郡吧。看看你自稱可比管仲、桑弘羊的斂財之能,到底有多高明。”
艾科聞言一喜,這個結果還不算太壞。不管韓易有無反心,但只要南匈奴人在手,數萬突騎在握,韓氏基本上無族敗的可能,此時投之可也。
韓易思及在雒陽時久,城外的三千鐵騎長期在此,恐遭人忌,還是早走為妙。於是當日便上奏朝庭,說要回到幷州西河郡上任理政去了。在得到朝庭的同意後,韓易就準備於第二日一早離去了。
深夜,楊理前來拜見,說道:“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