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征匈奴,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不幾日,忽見丁原一行百餘人匆匆而來,見了韓易,就當頭喝道:“韓明遠,我命你速速停下私自征討南匈奴一事。”
韓易眉眼一挑,壓下怒氣,冷淡的說道:“丁騎都尉,你是否管得太寬了。”
丁原昂揚的說道:“本刺史管得一點也不寬,你還不知道吧,本刺史已於數日前正式任命為幷州刺史一職。幷州各郡縣之守、令、長、尉皆在本官的監察之下。你韓明遠也不歷外。”
“哦,丁騎都尉成幷州刺史了?白波賊已然討平了?”
“白波賊事已另外有人接管了,勿需你來擔心。朝庭得知你意欲強討南匈奴,竟然還要從常山國借兵,特別是以兩萬匹戰馬為僱,朝庭諸公無不大驚。你這不是還嫌常山之賊戰力太弱嗎?常山之賊若多出兩萬騎精騎來,在漁陽二張之賊與烏桓諸賊未平之時,豈不讓他們橫掃整個河北之境了?”
韓易淡然的說道:“常山國相天道將軍,自受降以來,並無太多的不臣之舉,對待朝庭的命令基本服從。何以朝庭還是認其為賊?就算認其為賊,我以戰馬相誘,僱其國中的精銳來為我征戰南匈奴,南匈奴勢強,誰知常山賊會死傷多少?若是折損過多,再有良馬也無精銳戰士乘騎,這不是為朝庭分憂解難麼?”
丁原叫道:“話雖如此,你焉知常山之賊得到戰馬之後會拼死效命?而不是隨便應付?”
韓易說道:“我又非愚人,不知在戰前先支給五千匹,戰後再支給一萬五千匹。”
丁原思慮許久,方低聲問道:“聽聞常山天道這兩年間因糧食問題而逐漸減兵,此時常山國中各賊大約只有五萬兵馬,你這一借便是其四成的兵丁,可有多大的把握?還有,在戰中可能盡多的折損常山賊兵,而不使常山天道有疑?若能折其大半軍力才歸,我可為你向朝庭進言,准許此策。”
韓易說道:“我曾途經常山國,聽聞常山諸賊並不心齊,我若借兵,天道將軍必將不心服於已的諸賊調出。而諸賊為了壯大已軍,好繼續對抗天道將軍,必會為我這兩萬匹戰馬所誘。此三方皆利之事,我量他們不會反對。”
丁原連連說道:“那就好,那就好。韓易上前聽封。”
韓易聞言愕然,但還是起身拱手聽命。丁原說道:“陰館令兼併州軍司馬韓易,驍勇善戰,屢立奇功……更不辭辛勞,日夜苦思為國分憂,其心可嘉……特擢升為西河太守兼西河都尉一職,領常山國郡兵與南匈奴左賢王兵征討郡中不臣。”
韓易驚喜交加,朝庭總算是答應了下來,還擢升了自已的官職。韓易心知自已的身世,出生螟嶺贅婿之身,又是以行伍出業,用世家大族的話說就是名狂悖老革(老卒的意思)。
行伍出身的軍人最多幹到別部軍司馬這種千石食祿的職務就到頭了,若非韓易有何苗之助,封爵都不可能。想成為校尉、將軍、太守這樣的比二千石高官想也別想,至於三公九卿之流那更是不敢想像的。
韓易頓時泣而拜謝道:“臣韓易領旨謝恩。”
丁原又道:“明遠吶,陛下曾有私語予你:南匈奴事,將盡託於卿,望卿不負朕意。”
韓易泣道:“臣敢不效死命焉……”
丁原走後,韓易收拾了心情,繼續未完之事。說來朝庭此次的封賞,是因韓易大破十萬白波賊之故,但是除去一個名義上的西河太守兼都尉一職,別無任何實質上的東西。
西河郡是在南匈奴人之手,郡中別無百姓可言。征討兵馬是韓易自已出面所借之兵,加上一個一心歸國的左賢王於扶羅。實際可說什麼也沒有,更別提會有爵位與食邑上的加封了。
看來朝庭此次是打算放棄韓易了,任由韓易進入南匈奴地自生自滅。若韓易大勝,朝庭得利。若韓易大敗,常山兵馬多喪,朝庭亦得利。看來朝庭諸公真是太精明無情了。
五月初四,常山郡應邀派出兩萬大軍經井徑前來,統兵之人乃是付薪的心腹愛將羅培,與孫輕、左校、李大目、張雷公五將。韓易密將知曉兩者關係的羅培帶入私室相談,問及付薪的近況。
經羅培的解說,韓易才知付薪已基本穩住了常山國中的形勢,若非朝庭一直不相信常山國。常山國四境實際不用留三萬冀州兵防備了,大可派出征討幽州賊亂。
不過韓易此次借兵,還是引起了不小的動亂。張牛角曾亡於韓易之手,其部下大多歸屬於張牛角臨終前所收的義子禇飛燕。禇飛燕一直不肯借兵,差點因之引兵離去,幸被成章所勸服。此次派出的大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