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下形勢,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定下靜伏之方略後,韓易觀淮南的袁術擁兵二十萬,自殺了揚州刺史陳溫之後,必不會安伏九江不動。九江一郡也不可能供給此二十萬大軍之需,袁術必會向外需求擴張。方向當在揚州江東之地,韓易於是使人與廬江太守陸康相交,暫阻袁術之侵。

至於冀州的袁紹若無人牽制,其勢將來必將無可阻擋,韓易又遣使聯合公孫瓚,與其述說袁氏之威脅,希望他能在北方牽制住袁紹,不讓他有太過迅猛的發展速度。

公孫瓚在接信之後,也深覺袁紹在冀州之地太過強大不好。加上剛剛攻破降伏了青州黃巾三十餘萬,兵勢大振,錢糧兵馬也足。在交由公孫越帶回右北平、遼西等地屯田之後,立即藉口袁紹擅奪朝庭所置的冀州刺史韓馥之位,傳檄冀州各地,說要為韓馥報仇。

韓馥在失去冀州之地後,暫時遁往陳留太守張邈求庇。後聽聞公孫瓚以已之名起兵,恐懼袁紹讓張邈害已,於是南逃潁川,尋求韓易庇護。韓易大喜,令王忠、廖化領兵護從韓馥北上公孫瓚處,令公孫瓚師出有名也。

初平二年十月,公孫瓚在得到韓馥之後,正式於青州的平原郡起兵攻打冀州。冀州之地聞是韓馥復歸,不服袁紹者及降者極眾,不一月,公孫瓚便佔據了冀州的渤海、河間、清河、安平四郡,直抵安平國的磐河下寨,就連中山國也派使遣降了。

袁紹大驚,急領五萬大軍出魏郡鄴城,至安平國與屯兵磐河的公孫瓚軍對峙,袁紹則在界橋應戰。公孫瓚軍有步卒三萬,騎卒萬餘,兩軍可謂勢均力敵。但公孫瓚軍兵鋒正盛,袁紹軍根本不敵,只得閉寨不戰。

韓易又遣使請幷州的上黨太守張楊出兵魏郡,攻打袁紹之後。張楊思量許久,在黑山賊於毒等賊突起,肆虐魏郡與東郡之時。才領兵萬餘人,以援助袁軍之由過壺口,攻魏郡。並與於毒等賊聯合大破留守的袁軍,佔鄴城。袁紹妻子亡命兗州,逃至兄長兗州刺史劉岱處暫避。

袁紹軍慌亂四起,直欲逃歸魏郡。袁紹令人斬殺了過千的逃卒,依舊不能制止。後來新降袁紹的原冀州軍司馬鞠義領兵擊敗張楊與黑山賊,復奪鄴城,張楊與黑山賊退回上黨之後,袁紹軍方才安定了下來。袁紹部將曹操又領兵擊破了東郡的黑山賊後,袁紹的後路轉安。曹操也因此功,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

公孫瓚見袁紹軍龜縮不出,差因後路大亂而全崩,不由大為輕視。一時性起,邀同與袁紹、公孫瓚兩方皆有姻親的兗州刺史劉岱共攻袁紹。劉岱遲疑不決,反被在野賢士程昱勸服,棄公孫瓚,相助袁紹。

公孫瓚大怒,表奏大將嚴綱為冀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準備在討滅袁紹之後,就攻打劉岱。

劉岱於是準備起兵前往安平國相助袁紹,未等離境,就聞公孫瓚在界橋大意之下,被鞠義大破其麾下的精騎,並陣斬了大將嚴綱。在袁紹軍的追擊之下,公孫瓚軍敗退至河間國中。

而青州黃巾一時失了公孫瓚軍的壓制後,青州各郡太守如孔融等又無能鎮壓與平復民亂。不久,青州黃巾再起,不兩月就已聚至百萬之眾。青州殘破,青州黃巾於是奔向兗州而來。

韓易聽聞公孫瓚敗退,不由大為嘆息,大感天意弄人。本來袁紹在冀州之地不穩,若能一股做氣討滅了他,那該多好啊。袁紹自逃過了此劫之後,在冀州的統治漸固,日後再想討滅他只怕更難了。

而公孫瓚在此次戰敗之後,想要再次如此番這般的輕易攻入冀州之地,只怕難上加難了。而公孫瓚所新任的平原相劉備,更叫韓易十分不喜。

韓馥因公孫瓚的狂妄自大,而受屈頗多,在公孫瓚任命嚴綱為冀州刺史之後,便鼓動王忠、廖化二將返回汝南。在王忠、廖化護送韓馥回來之後,韓易才知那劉備與公孫瓚有同學之誼,更在界橋之戰時立功頗多,才被公孫瓚任命為平原相一職。

謀畫袁紹之策已敗,袁術又借與韓易議和之機,與徐州牧陶謙聯盟,揮兵北攻豫州的沛、梁二國,兗州的濟陰、山陽、陳留等地,又命人攻廬江、侵丹陽等地。除廬江有韓易派出的程普、黃蓋、韓當三將往助,將袁術軍迫退以外,其他各地大部落入袁術之手。

而在此時,兗州刺史劉岱又被青州黃巾所擊敗陣斬,兗州正於風雨飄搖之際,兗州文武共迎曹操為新兗州刺史,準備東擊黃巾,南抗袁術。

就在韓易原定的靜伏時間還差小半年時,正猶豫要不要提前出兵與袁術翻臉,同曹操共攻袁術軍時,突聞長安方向傳來了重大訊息。

董卓死了。

是的,董卓死了。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綠帽公

水刀伐木

回到古代當皇子

馬猴燒酒

龍圖風雲錄

越小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