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宛城之下,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位四旬過半,面容剛毅的文士武官點頭讚許道:“各州郡的刺史太守疏於操練兵事,至使區區張角就能掀起了莫大的叛逆浪潮。汝南郡兵相對來說,的確可稱精銳。若是還在十餘年前,竇大將軍在時,汝南郡兵也只能算是一般了。”
眾人連連點頭稱是,說道:“這些年皆是十常侍之害也,若無十常侍,那來的黃巾蛾賊之亂。現在好了,自天子大赦天下後,黨錮之禍已然結束,正人盈朝之相再現,必可回覆到當年的強漢之態。”
有不同意見的說道:“十常侍未誅,汝等焉知不會再起第三次黨錮之禍焉?”
此言一出,眾人面色各異,頓時冷場無語。一人大笑道:“現在正是與賊作戰之時,你們卻要討論朝中大事,這豈不是刻舟求劍,又或緣木求魚?”眾人聞言大笑,援軍既來,蛾賊可破,眾人於是策馬而回準備召開軍議一事。
韓易被指引到宛城的南城外下寨,紮下營壘。舉目四望,只見宛城四周佈滿了錯落有致的木柵濠溝,將整座宛城團團的圍困住了。若非引領官的指點,韓易根本就分不清哪裡是哪裡,各自有何作用?
韓易不禁暗自感嘆,行軍征戰下寨之兵事繁多,若非經年之老將,又或天生將帥,何人能夠做到如此面面俱到,不露絲毫破綻。自已從徵數月以來,對兵事不過只是稍懂皮毛罷了。若是自已與宛城黃巾異地而處,只怕也不是朱儁的對手吧。
韓易指著西北角的一處土山問道:“那處土山比宛城還要高出些許,莫非大軍要從那裡攻入宛城去。”
引領官以不卻定的語氣說道:“應該是吧!為了築造那座土山,大軍徵召了附近萬餘名民壯,忙碌了大半月的時間,方才築到離宛城二十步的距離,再過一二日,只怕就會與宛城城頭相平齊。到時就是總攻之日了。”
韓易還欲問話,此時有一名傳騎來報,說主將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正在帥帳中議事,特請韓易紮好營壘後前往聽令。韓易見營壘扎得已然差不多了,相比圍城的其他營壘,差距十分明顯,可說差強人意。這便是正規官將與暫署官將之間的區別了。
韓易紅著臉跟隨引領官與傳騎來到位於西北角的主帳之中。一路上路徑曲折,來回環繞,差點把頭都轉昏了。若是黃巾蛾賊出城攻壘,只怕也是相同的效果。
韓易對朱儁的兵事能力愈加的敬服,這才是正常的朝庭名將啊。而自已,充其量只是區區一突將爾。衝鋒突陣,討討黃巾蛾賊還行,一但與朝庭大軍作戰,只怕也如黃巾蛾賊一般,不是大多正規將領的對手。
韓易來到一座巨大的軍帳面前,從外圍來看,這座軍帳方圓有百步之大,以巨木為柱,其中可容納百人軍議。帳外有五十名帶刀親衛巡視四周,有幾人更以警惕的眼神凝望著自已,讓韓易有不寒而慄之感。
不多時,有一名親將出帳叫道:“主將有令,有請汝南佐軍司馬韓易入見。”
韓易連忙低垂著頭顱,快步入內。於匆忙間,只來得及望見兩旁各有十餘位將校端正的就坐,就在帳門口三步外單膝下拜,清聲叫道:“汝南佐軍司馬韓易拜見西鄉侯,鎮賊中郎將及諸位將軍。”
正中一位文士武官剛毅的說道:“你便是汝南來的三千大軍先鋒官韓易,怎的這般年青?”
韓易忙應道:“易雖年青,但對朝庭的忠義之心並不比諸位將軍少。而且自賊亂以來,汝南戰事多以易為先鋒,如今從徵南陽,自然也是易為大軍先鋒。”
那名文士武官讚道:“好,我本以為你是汝南哪家的子弟,臨時被任命為汝南郡兵的先鋒官。不想討平汝南賊亂的大軍先鋒官也是你,看來你當是世間少有的少年英雄了。明日之戰,我欲觀你攻城之能,你可敢應下這先登之任?”
韓易氣血一時上頭,應道:“這有何不敢,明日我部當為大軍之先登。”
那名文士武官大喜,直贊韓易少年英勇,日後必然前途無量,接著便開始為韓易介紹帳中的各位將領來。帳中的人數太多,韓易一時也記不過來,只記得少數幾個官職較高,又或面容明顯之人。只是在座有一位韓易的老熟人鮑鴻,此時正與韓易大眼瞪小眼的面面相覷著。
朱儁麾下有四校尉鮑鴻便是其中之一,八名別部司馬,那日與鮑鴻在一起的就有兩人。其他還有兩位校尉四名軍司馬,乃是徐璆與秦頡的部屬。其他的則是主管輜重的文武官員,與附近各縣的縣令縣長,主管數萬民壯事宜。
依朱儁之令,韓易明日要移營至西北角上,從土丘上攻打宛城城牆,掩護民壯繼續壘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