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千里遷途,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那真是恭喜公驥兄了。”韓易心中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感覺十分的不舒服。
顏良笑道:“同喜同喜,明遠於鮮卑地縱橫數千裡,以區區千人,斬殺了胡虜數以萬計,等朝庭得知明遠安全的歸來後,必然有重職相授。就算有爵位封賞,也不無可能啊。”
韓易聽後連連謙虛的反贊顏良,但心中還是忍不住的得意。大丈夫的功名只向馬上取,若非是對朝庭的封賞有大渴求,誰人會在新婚不久,就捨棄了嬌妻,北出大漠數千裡地擊胡。守一州之境,安一州之民,又非區區一介縣長所能承擔的。韓易既然做了,自然是有所求了。
二人互讚了幾句後,終究回到了獷平縣之民與韓易等人的何去何從了。經過計議後,眾人皆認為幽州之地已不可久留,烏桓之地更不可留。既然韓易此次帶回了三萬餘匹戰馬,乾脆就將整個獷平縣之民全部遷移到相對安全的幷州去。等朝庭派兵將叛軍剿滅,幽州平定之後,再將獷平縣民遷回漁陽不遲。
說幹就幹,在韓易休息了兩日後,就開始準備獷平縣民的遷途大事。三萬餘匹戰馬,平均每人一匹還有多餘,剩下的正好用來馱運糧草物資。
只不過在獷平縣城破之時,百姓們匆匆逃離,除了隨身的衣物外,什麼也未攜帶。若非燕山之中有韓易的大量藏糧點,此時早就是餓殍遍野了。看來抵達幷州之後,又要為百姓們準備生活物資了,幸好韓易還有六千餘金的藏金在。
數日後,韓易領著數萬騎百姓,滔滔蕩蕩的踏上了西遷之途。四十餘萬石糧食,因無大車的馱運,只能運走六萬石左右的糧食。其餘的,只能繼續藏在燕山之中了,等日後有空之時,再來馱運不遲。
從燕山到幷州,大約有一千三百里以上的路途,有馬乘騎,也需走上一月之久。何況此時塞外正是雪化之時,一路泥濘,風餐露宿的,十分難熬。韓易思及中平元年北上鉅鹿郡時的嚮導簡雍,其風趣滑稽的笑語中,讓士卒們歡樂無比,絲毫不覺疲累。
於是此次遷途,韓易也挑出了二百餘名擅長滑稽逗笑之人,於路的逗笑打氣,鼓舞激勵百姓。百姓們頓時一路喜笑顏開,歡樂無比,行在路上,絲毫不覺疲累。一路之上,遷移甚速。
特別是高區之子高達,領著數百名少年孩童,一路教授學習策馬賓士之法,不時的還做出開弓射箭之態,逗得眾人頗為歡心開懷。剛剛十三歲的高達,悍然是這群獷平縣民的孩子王,也讓不知究裡的人,懷疑他們是不是一群漢裝打扮的鮮卑少年孩童。
韓易見了心下頗為讚許,高達小小的年紀,就如此的老練、成熟、有威信力。長大之後,必是一員難得的良將,卻比有些憨厚懦弱的高區強上百倍。
看著這些活力十足,學習能力極快的少年孩童,韓易突然思到,將來是不是也要建立一支少年童子軍,專門學習文武兵事之道。
在前漢時,大漢之民大多習武,而漢軍又是漢民之中的佼佼者,可說十分的驍勇,常能以一兵當胡五兵。自後漢以來,漢民習武之事已漸漸的減少,漢軍的戰力也在步步衰退,近年來漢軍更是遠遠的不如胡兵了。
致使朝庭在許多時候,常常的徵召胡兵作戰。胡兵常徵,傷亡就大。加上胡人本少,每次戰後,一部的胡人就有小半部的傷亡。朝庭又無許多的撫卹,致使胡人對於徵召一事,萬分的痛恨。西涼的羌亂與幽州的烏桓之亂,雖有野心者在暗中挑唆,普通的胡人,未必不是因為漢庭的常常徵召之故。
但若是在漢境之內重起尚武之風,將全國的漢民少年全部操練起來,那全國至少有五百萬以上的少年預備兵。等他們成年之後,再從中挑出百萬人為卒,每五年、十年就換上一批,既可使兵源長年無缺,也可使漢軍長年驍勇無匹。如此世上還有何人敢於挑釁我大漢!
韓易每當思及前漢陳湯陳子公的那句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心中就有說不盡的激動之情。
上谷烏桓基本上全叛,大都進入到漢地劫掠去了,是以上谷郡邊塞數百里地幾乎無人留居守衛。從漁陽烏桓地到此千餘里路,所遇之人了了無幾。即使還有少數烏桓部落停留邊塞的,在望見數萬乘馬而來的大隊人馬後,也被駭得遠遠的逃開了,根本不敢過來打探。是以韓易一部十分順利的就越過了上谷郡邊塞地,進入到代郡邊塞了。
在前哨探的餘化、汪洋派人回返報告,說上谷馬城縣城上尚插有漢軍的旗幟。韓易大喜,看來叛軍還未侵入到代郡來。韓易有意從代郡入塞進到漢地,於是派出吏員樂彭前去馬城縣通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