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內鬨屯民,漢末沉浮記,何子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平望著遠去的召陵軍,暗歎一聲,轉身拱手問道:“軍司馬,不知城外這三萬餘賊人該如何處置?”
邱易望了一眼在城北只收繳了兵械、農具、木棍等賊人所使用的兵器,並未限制行動的賊人們。領頭的賊將昨日便被斬殺,賊人們群龍無首,又無糧草,只能老實的呆在城外等候命令。
當然也有一些聰明的人於深夜間匆匆逃走,不過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想必還是懷念著黃巾賊人未起事之時的日子吧,雖然也過得艱難,但總比此時流離失所,毫無目的,時刻都有性命危險要強。起義可以,但不以天下百姓為念的起義,終究還是失敗的。
邱易說道:“此三萬賊人至少有萬五青壯,需從中挑出五千人出來從軍,其他賊人則復歸於民。鑑於其他縣城尚在賊人手中,此二萬五千人將全部安置於鯛陽縣中。安置時不再按從前的鄉里安排,要按千人左右分為一村,共同舉薦一名村長,每百人舉薦甲長一名。村與村之間要相互聯保,每五村為一亭,由縣中指定亭長統領,防止黃巾賊人再來。”
“另外冬小麥已經全部絕收,現在正好是四月中旬,此時種上粟米還不晚。此事將由你與邱功兩人負責,人手可任由你們二人挑,但不得超過三百人。需在半月時間內,讓這二萬五千百姓全部安定下來。”
陸平在旁有些為難的說道:“軍司馬,我與邱功二人從未接觸過民事,若說經商或者還行,可要在半月時間內,將這二萬五千百姓全部安定下來,只怕大不易,恐會打亂了軍司馬你的計劃。”
邱易說道:“若是召陵有失,在黃巾賊徹底平滅之前,這鯛陽城就是我等之家,需好好的經營才是。不懂民事,可按兵事處置。聽聞武帝時,曾在邊境實施過軍屯,來滿足邊疆兵士的口糧。我等雖不知詳情,卻也可效仿一二。”
”唔,召陵有耕地二十五萬畝,鯛陽想必也不差這個數,如此每村可授耕地六千畝,但田地為村中公產,個人不得獨佔。無病無殘者,人人皆需勞作。出則同出,入則同入。所產糧食全部收歸各村之中,由各村統一安排伙食。縣中每年要收取收成的兩成作為賦稅,不再多收其他如人頭稅之類的雜稅。各村若有餘糧,可統一售給縣中,縣中按平價收買。各村甲若是無糧,再到縣中按平價購買,不過需要多付二成的庫存費用。”
“另外農具縣中可統一發放,口糧每村發給五千石,無需返還。耕牛則沒有,自已想辦法耕地。屋舍有現成的則住現成的,若無則各村統一建築。另各村每五日需有一半的人手跟隨亭長操練一日,口糧自帶,十日後換成另一批。其他事物……你們二人與各村村長商議著辦,我一時也想不出那麼多來。就這麼定吧……”
邱易望見親衛餘化沖沖的跑上城來,只得結束了與陸平的說話,問道:“何事驚慌?”
餘化氣喘噓噓的叫道:“軍司馬,不好了,錢軍候與黃敬、蘇顧二屯將扇動召陵所屬的兵卒,意欲將城外俘賊全部屠盡,為召陵的親人們報仇。高屯將與車屯將也欲領兵同往,現正與邱軍候、我舅父、成屯將、鄧屯將、杜屯將幾人領兵對峙。我舅父特命我前來稟報於你,若是遲上一點便要打起來了。”
邱易聞言不竟愕然,數百人殺三萬人?他們也真敢想得出來?邱易邊行邊思道:錢昌、黃敬、蘇顧三人本與葉氏親近,有異心在所難免,可高區與車靖什麼時候跟他們站到一起的?是了,召陵有高區的獨子,車靖的老母在,他們一時激憤也是在所難免。
邱易問道:“他們現在何處?”
餘化應道:“他們怕從北門出被軍司馬你發現,於是轉到南門去了,正好被守門的邱軍候與鄧、杜二屯將攔住。邱軍候說無軍司馬之令不得開門,黃屯將便藉著吵鬧之機,撥刀砍傷杜屯將,欲要強行出城。正當雙方要打起來時,恰好被巡視城中糧囤的舅父與成屯將及時趕來制止了。”
邱易一驚,忙問道:“竟然已經打起來了,為何我在西北角上沒有聽見喧譁之音?”
餘化忙解釋道:“除了杜屯將因出自黃巾賊太平道被砍傷外,就沒有再動手了。”
邱易一愣又一喜,看來黃敬的這一刀過後,這場內鬨是起不來了。因為邱易麾下的八百兵卒,除了二百餘名是召陵出身外,盡是收降的賊兵。雖非黃巾太平道出身,可也和城外的賊人一樣,都曾被挾裹從賊過,既然都與黃巾太平道有關。他們不可能為無關於自已的召陵百姓,而屠殺跟已有關的鯛陽眾俘賊了。
邱易匆匆的趕至南門一看,果然,召陵出身的二百兵卒反被邱功所指揮的五百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