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部分,閻錫山大傳,冬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軍由城牆缺口蜂擁登城。東西兩城守軍奮勇夾擊,與敵展開巷戰肉搏,反覆衝殺,傷亡慘重,團長石煥然壯烈殉國。入夜,戰況愈烈,守軍高階軍官亦率部參戰,而日軍卻有增無減,已無力挽回局勢。8日凌晨,王靖國率餘部突圍,崞縣陷落。
姜玉貞奉閻錫山之命集結原平鎮後,積極進行戰前準備,接著,又接到閻錫山的命令,要求不惜代價固守原平7天。原平鎮坐落在忻口以北30裡,是日軍進攻忻口必經之路的又一重鎮。如果日軍於我軍在忻口集結完畢之前拿下原平,即可直下忻口,戰局將不堪設想。從10月4日起,原平守軍與敵交戰,打退了日軍一次次進攻。
10月6日,日軍集中兵力,在優勢炮火支援下,採用波浪式的集團衝鋒戰法,猛攻城東北角,破城而入。守軍與敵展開巷戰,雙方隔街據守,逐院爭奪,傷亡均重。
10月7日,日軍攻破城西北防線,姜玉貞率部撤至城西南一帶,繼續阻敵。8日,崞縣日軍除以一部尾隨第19軍外,以大部及後續部隊圍攻原平。此時,原平守軍已完成預定阻擊任務,可閻錫山又電令姜玉貞,務必再堅持3天,雖剩一兵一卒,也要死守原平。姜玉貞率餘部與敵拼死戰鬥,陣地易手數次,失而復得,戰況極為慘烈。
10月10日,日軍以飛機、戰車、裝甲車掩護步兵2000餘人,迭次進攻,激戰終日。守軍拼死抵抗,擊毀敵戰車兩輛,並與敵肉搏多次,雙方傷亡極眾。
為了解原平之圍,閻錫山於當日下午給已抵達忻口的各部下達如下命令:
右翼軍應以一部由東冶鎮通中解村、蘇龍口道路,乘中央軍與敵激戰之際,進出於陽明堡方面,斷敵歸路。。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一、整軍抗戰(28)
中央軍應於真(11日)日拂曉前,一部進出於原平東方1625高地至神山高地之線,並速向圍攻原平之敵進攻,援助姜旅。
左翼軍應於真(11日)日以主力進出於王家莊(原平西偏北約17公里)、彭家塔之線,協助中央軍之進攻。
總預備軍以主力推進[於]部落鎮附近。
右集團軍朱德總司令,遂令八路軍第115師一部進出蘇龍口,一部渡滹沱河,襲擊繁峙日軍,一部經中解村襲擊代縣日軍。中央集團軍衛立煌總司令,亦令第9軍以一部解第196旅之圍;第15、第14軍增派有力部隊在東西岔村及神山南側一帶,支援第9軍。左集團軍楊愛源總司令,亦以八路軍第120師與寧武附近騎兵第1軍第2師襲擊崞縣日軍。
10月11日,日軍以步空協同,再度猛攻原平,姜玉貞率餘部,浴血苦戰,每一房屋的侵戰,均使敵付極大的代價。激戰至下午,全旅官兵僅存二三百人,山炮全毀,仍退守鎮東北角,與敵肉搏巷戰,最後僅留3個院,猶與敵死拼,自姜玉貞旅長以下官兵傷亡殆盡,原平遂陷入敵手。閻錫山為此戰役而作詩一首:“全區原平戰最烈,三團只還五百人。據守三院十一日,玉貞旅長兼成仁。”
崞縣、原平守軍激戰數日,為忻口大軍的集結與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閻錫山在忻口戰役後曾贊曰:“忻口布陣得從容,全憑原平抗敵功。” 兩地失守後,忻口便處於日軍的直接攻擊之下。
忻口,古為軍事要地。相傳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困於平城(今大同東),後突圍退到此地,觀於地勢之險要,六軍忻然,故而得名忻口。它位於太原北面100公里的忻(州)定(襄)盆地北部,是五臺山、雲中山東西兩山峽谷中的一個隘口。在這個峪谷川道中凸起一條高度不大,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3公里的山嶺,頭枕界河鋪,腳伸至秦城。忻口鎮緊貼在山嶺北端右側腳下,地勢十分險要。以界河鋪為基點,左側是連綿起伏的雲中山,右側為崗巒重疊的五臺山,恰如這盆地的葫蘆口。在地理上是出入晉中的交通孔道;在軍事上是屏障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可稱之為戰略咽喉要地。忻口的安危直接關係到太原的安危,故此一場鏖戰在即。
至10月12日,敵我雙方各自完成了軍事部署。日軍方面,以獨立混成第2旅團和大泉支隊約6000餘人,擔任二線守備,守衛內長城以南的運輸線和各軍事要點。忻口前線為第5師團約萬人;獨立混成第15旅團約5000人;堤支隊約700人,總兵力計2萬餘。 攻擊陣地設於解村、平地泉、王家莊、永興村4點之間地區;前線指揮所設於泥溝,並設有臨時機場;師團司令部置於原平鎮。板垣依然採用兩路迂迴戰術,以獨立混成第15旅團、堤支隊為右翼,主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