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5章 能除塵殺菌,冷豔總裁的絕世高手,常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25章能除塵殺菌
林副院長拿出那本早就準備好的檔案,翻開第一頁,非常嚴肅認真地說道:“大家都知道,最近霧霾在全國各地橫行,大家都知道,霧霾有個術語,叫做pm2.5,是用來衡量空氣的汙染程度,現在國家正式命名為叫細顆粒物。
大家都知道,細顆粒物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細顆粒物後面有個數值,表示每立方米內細顆粒物的重量,這個資料越大,表明空間的細顆粒物越多,越有害。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細顆粒物數量為10以下是安全的。平常我們家裡的細顆粒物是多少呢?沒人的時候,而且房間保持清潔,基本在10左右,可如果有人走動,那麼會飆升到20甚至更多。
那麼醫院普通病房呢?只要是無煙區,細顆粒數值很低,和家庭差不多,在20左右。為什麼不能更低?因為我們需要通風,而空氣流動必然會有顆粒物。
為了確定這種魚的作用,我們在魚放入病房前,測試了一下領導病房的細顆粒物的數值。當時特殊病房的細顆粒物數值多少?4,遠遠低於10的安全值,這個數值非常低,對病人影響微乎其微。
那麼,當這種魚進入病房一天後,細顆粒物數值是多少呢?
三天後為1!
七天後,為0.5!
各位會覺得怎麼還有0.5?那是因為我們檢測人員進入後,帶動灰塵引起的!
如果沒有人呢?數值為零!
這個零,不代表真沒有,而是細顆粒物少到我們的儀器檢測不出來!”
林副院長見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聽著他講,更加得意地說道:“大家可能要問了,那些細顆粒物去了哪裡?我們當時也很納悶。
後來,我們終於找到了答案。那些細顆粒物一部分進入魚缸的水中,被裡面的過濾器過濾;還有一部分憎水顆粒,附著在魚缸表面,這樣更便於清理。
大家可能覺得很難相信,魚怎麼可能會吸附細顆粒物,那麼如果我說,一種植物能吸附細顆粒物,你們會懷疑嗎?事實證明,許多植物有淨化空氣吸附細顆粒物的功能,那麼變異的魚有相似的能力也是可以理解。
我們在魚放入老領導病房之前,除了細微顆粒物,我們還測了菌落數。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每檢樣所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總數。
我們醫院的病房有四個類別,一類最好,四類最差,這個‘類’是根據什麼區分的?根據每單位體積的菌落數。每立方米的空氣內菌落數如果在200以內,就是二類病房;如果菌落數在10以內,就是一類也就是最好的病房。那麼一類病房為什麼能保持這麼低的菌落數?一是有昂貴的高效過濾器,二是每五分鐘至少進行一次換氣,三必須是氣密室,四是人員進出要消毒除菌等等,眾多複雜的條件才能讓每立方米菌落數維持在10以下。
老領導的病房是二類病房,沒放魚之前,每立方米空氣內的菌落數是多少呢?24小時平均值是37,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資料,但遠達不到一類病房標準。
那在放入盧先生這種魚之後是多少?”
當人們都在用期待的眼神望著他的時候,林副院長停了下來,喝了杯水,然後環視四周,微笑著說道:“1!你們沒聽錯,空氣中每立方迷菌落數是1!而且,這兩種菌落幾乎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
那麼其餘細菌去哪裡了?我們的結論是,被殺死了!
被什麼東西殺死了呢,答案是,盧先生送來的這些魚!
魚能殺菌?魚能除塵?是不是聽起來很可笑?
但是,我們是透過科學的手段檢測和對比的,得出這些結果的!
我們醫院會就這些神龍魚的作用進行繼續研究,不久之後,你們就可以在報紙上看到絕對不摻假的報道,甚至可以在相關學術期刊看到我們發表的論文。”
林副院長的話震驚所有人,連盧衝在此之前聽林副院長彩排的時候,都感到不可思議,但想想別墅裡面的情況,靈氣還真有這種效果。
林副院長繼續說道:“除了這些可以準確監測的資料,我們還發現,室內的氧氣比例有細微的變化,讓人感覺更適宜人類居住,而且病人的病情明顯得到有效控制,每一個進入裡面的人,都感覺裡面的空氣特別好。
當然,這種感覺不能成為科學依據,我們還要進行雙盲實驗,同時找相關人員監測特殊病房內的空氣跟同類病房有什麼具體不同,還要專門研究不同龍魚的作用,請大家拭目以待。
我的話講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