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8章 無伴奏組曲,重生明星音樂家,錦瑟華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現,能讓所有的評委都一致覺得滿意。
時間過得很快,觀眾們看著彩排的精彩影片剪輯,也對幾位練習大提琴的學生們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後。直播間的畫面,也正式切回到了直播……
這會的秦放歌也已經吃好午餐回來,在音樂廳的舞臺上,跟學生們互動著呢!
這次的“秦放歌國際大提琴大師班”,同樣無愧“國際化”的名頭,一看就知道學生中外國人,是位金髮碧眼的姑娘。只是在她自己沒有正式做自我介紹之前,觀眾們還有點拿不準她的真實年紀,畢竟外國人普遍長得比較成熟。
其他幾位倒都是中國人,觀眾們一眼就能判斷出來,同為黃種人的日本和韓國人,都是相當好區別的。
大師班開始前的流程和其他的大師班沒什麼都特別的差別,秦放歌也沒打算在這時候搞什麼特殊。按照慣例來就好,各家贊助商們也都有出鏡的機會,音樂廳舞臺後的巨幅海報上各家的標識都很清楚。
第一位接受秦放歌指導的學生來自華夏音樂學院附中,年僅十四歲的馬健,小小年紀,已經有了特別穩重的氣質。他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巴頓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第二號組曲。
巴頓作為巴洛克音樂時期的代表,作品具有復調、講究對位、嚴謹和理性、神聖中不失世俗溫情等特質。《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如巴頓的其他作品,但是《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卻成為劃時代、獨一無二的作品,成為檢驗演奏家技術水準和音樂素養的試金石。當代的演奏家熱衷於演奏《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來證明個人的實力和存在。巴頓的作品樂譜只有音符,且《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樂譜存在多個手抄版本,無疑給演奏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和詮釋的空間。
馬健所演奏的這個組曲,就有放入剛剛播放的,彩排精彩影片剪輯中,也是讓很多的觀眾,印象格外深刻。
組曲直接在價值上以其深奧與小調性的悲傷而強烈的感觸與第一號組曲形成對比。巴頓在這個前奏曲中開場三個音符的使用,總是讓人充滿敬畏與讚歎。只是三個音符便構成D小調的完整色調,同時完成了一個五度音程。
當他在演奏第二號組曲時,給人的感覺像個歌唱者,旋律界域擴張或收縮直到最後整個旋律歇息在單一音符的方式,這種在不同音域的空間性方位空置旋律線的能力,便是巴頓音樂最璀璨而創造性的特徵。
這個組曲有一個很棒的薩拉班德舞曲,可能是所有組曲中最最哀傷的,它有著一種特殊的直線與率直,一個音樂的隱痛、像一個入神禱告的人,你不是在為聽眾演奏這音樂,你是為你自己演奏,聽眾僅僅只是竊聽者,聽到的是來自孤寂、來自一個藝術家全然沉浸於音樂時的白熱化張力的一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